政壇人士介入…李大維新書揭秘 蔡英文演說為何被稱「未完成的答卷」

曾任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的資深外交官李大維(圖)今天舉行《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新書發表會,暢談半世紀的外交現場。記者許正宏/攝影

曾任國安會秘書長、外交部部長和駐美代表的資深外交官李大維今發表新書《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他在外長章節提及前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的就職演說,他說,從美國管道得知第一時間中方智庫專家反應尚屬正面,「但我方數位前政治人物基於私利,竟電告北京當局部應該接受。」

李大維表示,蔡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共同認知和諒解,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並強調兩岸要「維持現狀」,顯示我方希望與北京有對話空間,這也是她在黨內爭取後的底線。

李大維指出,多年後,一位美國情報界退休友人訪臺時告訴他,蔡發表就職演說後,第一時間,中方智庫專家的反應尚屬正面,但我方數位前政治人物基於私利,竟電告北京當局不應該接受。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隨後稱,蔡演說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採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也沒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李大維表示,以事後之明角度來看,雙方內部仍有不同意見,時機尚未成熟,讓原本尚有些許空間的機會之窗,後來演變爲惡意螺旋。

李大維說,因北京當局並未給予蔡總統就職演說正面評價,加上世局、政治、軍事、經濟結構性變化,兩岸關係也不如過去八年熱絡,使得媒體多以「冷和平」稱之,雙方雖暫無溝通,但也沒有發生衝突。他認爲,「冷和平」氛圍能持續多久,無人能料。

李大維在書中寫道,研判北京當局對蔡政府充滿焦慮,運早會出招,問題只在何時(When)和如何(How),以及出手力道有多重。果然,上任之初,就碰到外館網頁受到駐在國要求移除的警告,對此,他在外交部部務會議中表示,這還算是輕微的做法,未來恐怕會有更重的手段,接着非洲友邦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在2016年12月21日與我國斷交,這正是北京的另一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