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80%關稅 專家:陸廠無出貨動機

中美關稅談判1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國大陸代表團成員在結束後,離開談判住所。(路透)

中美官員在瑞士進行貿易談判,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11日直言,若如川普總統所言「對中國徵收80%關稅看來正確」,等於宣告沒有經濟動機可談,在雙方底線都踩很硬之下,很難樂觀。參與過多次國際談判的經貿專家則表示,從主客觀條件來看,「兩強相爭,大陸的氣應會比老美長!」

邱達生表示,川普似乎覺得80%關稅是可行的,但以大陸產品屬「價格接收者」來看,美國進口商若要向大陸廠商進貨,要求大陸廠商吃下關稅,或負擔部分關稅,等於是吃掉廠商的利潤,對陸廠來說根本毫無出貨動機。

邱達生認爲,經濟學談動機,以目前川普開出的高關稅,是沒有經濟動機的。他笑說,「不要太快談出來,對全球或許是好事」,因爲談得不好、太快破局,甚至不歡而散,反而會重擊全球市場,加上6月美債要到期,這也會讓全世界對美元、美債失去信心,美方也有壓力,若能慢慢談,會讓市場多點信心。

此外,中美關稅戰,大陸繼強化管制稀土出口美國,外媒報導,近期更進一步加速與阿根廷、巴西等其他國家簽署大豆、玉米等採購合約來替代美國產品,經貿專家解釋,這就是貿易戰策略,既然美方課徵高關稅,大陸當然轉向他國購買。

至於是否對大陸出口造成衝擊,該經貿專家認爲,近年來大陸對美國出口佔比下滑至14%左右,這數字不大,可藉由拉高內需,緩解部分衝擊,出口商會減少一些生意;但美國就不同,大陸官方與民間都持有一定比例美債,川普在近一波美債即將到期時,要如何發新債還舊債,值得關切,何況以目前美國財務狀況,預期會買的人不是很多!

對於川普發文表示,談判取得「巨大進展」。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認爲,談判若有結果,中美關稅問題能緩解,對臺商和臺灣經濟可正面看待,但他提醒,政治上臺灣也可能成爲籌碼,包括美國是否會在談判協議文字加上「不支持臺獨」字眼,都是臺灣要關心的。

他表示,此次連公安部長王小洪都參與,顯示雙方都表現出一定的誠意,雖然過程難免有波折,但大方向應會朝解決雙方的爭議點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