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合作擴大產能,鉅額投資“保駕護航”,“獨苗”企業能讓美擺脫稀土進口依賴嗎?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編者的話:當地時間15日,美國唯一一家運營稀土礦的公司MP Materials宣佈與蘋果公司達成5億美元合作,將爲蘋果公司電子產品的關鍵原材料供應提供支持。有美媒分析稱,此交易可能有助於蘋果在關稅威脅下博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好感,目前白宮已將稀土開採和加強國內供應鏈作爲其“國家安全”的兩大優先事項,MP Materials此前已獲得美國國防部4億美元的投資。有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本土稀土磁鐵生產成本高企,且面臨諸多挑戰。這家獲鉅額投資的“獨苗”企業能否撐起美國打造稀土產業鏈的希望?

獲得美國防部撥款

據MP Materials官網介紹,該公司是美國唯一一家實現從礦山到磁體全產業鏈整合的稀土生產商,業務覆蓋採礦、選礦、先進冶金和永磁製造。其產品廣泛應用於交通、能源、機器人技術、國防和航空航天等現代經濟關鍵領域。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的報道稱,MP Materials控制的位於加州莫哈韋沙漠的“芒廷帕斯礦”是其重要的資源基石。自20世紀中期以來,“芒廷帕斯礦”便成爲稀土開採重鎮,數十年間主導全球產量。直到2015年,因無力與日益崛起的中國企業競爭,運營這座礦的公司宣告破產。直到2017年MP Materials成立,重新啓動了該礦的採礦業務。報道稱,早期的MP Materials並不具備自主處理稀土的能力,直到通過與一家中國稀土企業談成協議,纔在行業內站穩腳跟:根據協議,這家中企提供前期資金換取MP Materials的少量股權,並將MP Materials的礦石銷往中國精煉後製成磁鐵。通過此次合作,MP Materials啓動了自主稀土處理業務,並獲得美國國防部撥款。

《華爾街日報》稱,近幾個月,中國限制對西方企業稀土供應的舉措震動福特、特斯拉等美國工業巨頭。MP Materials豪賭10億美元,投建新廠房和設備,試圖打破中國在稀土金屬及其下游磁材上的絕對優勢。目前,MP Materials位於得克薩斯州沃思堡的工廠承擔着金屬冶煉與磁材製造的重任。該工廠此前規劃的年產能是1000噸磁體,於2024年四季度進行了汽車級磁體的試生產,預計2026年底投入使用,已簽訂的客戶包括美國通用汽車。在美國國防部的支持下,公司計劃在美國建第二座磁體廠,預計將使公司新增年產能7000噸。

特朗普的強推

在全球資源競爭的大棋盤上,稀土因其在現代科技和國防領域的關鍵作用,成爲各國關注的焦點。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擁有可觀的稀土儲量,但採冶生產複雜昂貴,上世紀90年代美國稀土產業因不敵中國而崩潰。過去曾有企業嘗試復活,但幾乎全部鎩羽而歸,投資者損失慘重。特朗普年初再度上任後,美國在稀土供應政策上發生了一系列顯著變化。福克斯新聞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已將稀土開採和強化本土供應鏈列爲國家安全的兩大優先事項。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提高美國礦產產量。他強調美國“最大限度地促進國內礦產生產”對國家安全“勢在必行”。今年4月,特朗普再度簽署行政令,就是否需要對進口關鍵礦產加徵關稅啓動調查。特朗普在行政令中表示“美國對進口的依賴和供應鏈的脆弱性,對國家安防戰備、價格穩定、經濟繁榮和抗風險能力構成潛在威脅。”

“蘋果與美國稀土公司的合作在特朗普的威脅之下達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力推將“技術製造”回遷美國,而稀土元素對於智能手機、電視和軍用飛機等產品至關重要,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貿易談判中的關鍵籌碼。MP Materials位於得克薩斯州的工廠將專門爲蘋果產品創建新的磁鐵生產線。蘋果還將與MP Materials在加州推出一條稀土回收生產線,將回收的稀土材料重新用於蘋果產品。兩家公司還將共同培養稀土專業人才。CNN認爲,白宮一直在敦促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在美國生產產品,否則將面臨關稅。但報道同時強調,儘管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表示同MP Materials的合作將有助於加強美國關鍵材料的供應,蘋果尚未討論將iPhone製造鏈轉移回美國的計劃。

中國金屬礦業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鄭宏軍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稀土已經成爲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的爭奪焦點。在新能源領域,稀土是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海上風電渦輪機高性能永磁體以及太陽能電池電極的核心材料;在科技通信領域,稀土在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以及5G通信基站上用量呈現激增態勢;在國防軍工領域,稀土是導彈、雷達、衛星等尖端武器裝備的關鍵材料。

在聚焦本土生產能力的同時,美國對稀土供應鏈上游——關鍵礦產地的關注也有增無減。本月初,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宣佈設立“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合作確保“供應鏈安全和多元化。”據路透社報道,在MP Materials與美國政府達成稀土生產協議後,澳大利亞稀土礦商萊納斯的股價飆升。

“供應鏈安全”口號下,美企爲成本買單

在特朗普與拜登兩屆政府持續推動下,美國稀土製造商正試圖通過政商合作擴大本土產能,以擺脫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然而,這一戰略面臨成本高企、技術短板和勞動力短缺等多重挑戰,業界普遍對其前景持悲觀態度。

CNN的報道援引國際市場研究公司Kantar的高級副總裁馬科特的分析稱,中國在稀土領域手握多張“王牌”:坐擁全球頂級礦山資源,低廉的加工成本、成熟的污染處理技術。美國企業正在“供應鏈安全”的政治口號下,被迫爲高價稀土買單。《華爾街日報》關注到,當中方今年4月以稀土管控措施反制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後,有美國汽車供應商以超過15美元的價格,爲一批常規售價不到40美分的微型磁體買單。業內人士表示,MP Materials的生產成本至少要比中國高出50%。

鄭宏軍分析稱,中國稀土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來自於“資源、技術、產業”的三位一體優勢。中國採用串級萃取,美國採用溶劑萃取。相比之下,美國的萃取方式成本更高,技術更落後。美國通過各種政策和補貼,推動本國企業購買MP Materials的產品。如果對比中國企業的價格,在美國生產稀土磁鐵明顯“不划算”。對於美國科技企業來說,高成本會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美國政府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採取補貼措施。但長期補貼會使財政支出大幅增加,美國本身負債率高,財政赤字嚴重,會進一步擡高財政赤字,這最終會影響到美國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