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接棒國民黨主席!港媒曝光首要任務是「這3件事」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見圖)以過半得票率勝出,成爲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女性黨魁。(中時資料照/張睿廷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以過半得票率勝出,成爲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女性黨魁。這場選舉競爭激烈、話題性高,從開跑至開票都備受矚目,也讓藍營內部與兩岸輿論再次聚焦國民黨的未來走向,有媒體就認爲,「黨內鬥爭」、「藍白關係」、「兩岸路線」這三件事將是鄭麗文上任後的首要任務。

根據《中評社》19日的報導指出,鄭麗文以犀利風格和強大戰力著稱,長於媒體攻防與網路動員,象徵國民黨世代求新求變的力量,這成爲她勝出的主要助力。不過,缺乏黨務與行政歷練,也被視爲她上任後的潛在挑戰。如今選戰結束,鄭麗文與新團隊幾乎沒有喘息空間,立刻面臨三大難題。

該份報導提到,首要之務是修復黨內裂痕。此次黨內初選刀光劍影、分歧明顯,若無法在最短時間內整合派系、恢復凝聚力,將直接影響2026地方選舉的基礎盤。國民黨必須展現團結氣勢,才能穩住版圖、提振士氣。

其次是釐清藍白關係。民衆黨在在野陣營中仍具一定實力,鄭麗文如何定位藍白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將攸關2026與2028兩場大選的勝負。若仍重演2024年藍白合破局的局面,國民黨恐再錯失整合機會。

報導稱,第三項考驗是重建兩岸路線共識。國民黨長期主打和平交流,但面對國際局勢與臺灣社會氛圍變化,黨內對兩岸政策的認知出現落差。鄭麗文若能延續過去國共互信的精神,提出符合時代的新論述,或可重新掌握輿論主導權,並穩定中間民意。

值得注意的是,選舉過程中外界出現所謂「大陸介選」的指控與炒作,反映出部分藍營人士對兩岸議題的敏感與混亂,也凸顯民進黨在「抗中、抹紅」操作上的慣性。未來鄭麗文要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帶領國民黨走出自己的道路,考驗的不只是政治智慧,也是一種耐力。

鄭麗文的當選,象徵國民黨內部世代更替與路線調整的起點。真正的挑戰,將在她如何化解內鬥、凝聚共識、重新塑造藍營形象之間展開。能否帶領國民黨走出低潮、重建社會信任,將決定她能否不負黨員託付,開啓藍營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