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黨意與民意脫節? 黃𬀩瀚分析:靠向中間纔是執政之道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郭運興/臺北報導

前立委鄭麗文順利當選國民黨主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鄭麗文則回覆電文表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黨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兩岸交流合作,爲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對此,媒體人黃𬀩瀚今(21日)表示,鄭麗文的「主張」代表「黨意」,這點無庸置疑,不過黨意與民意是否「脫節」?值得關注。他也分析民調與過往選舉結果認爲,「靠向中間」纔是執政之道,鄭麗文要讓一中論述成爲民意主流,能否成真?靜待2026,特別是2028總統大選檢驗。

黃𬀩瀚表示,儘管投票率只有39%,鄭麗文主席當選人獲得「過半黨員支持」,說鄭麗文的「主張」代表「黨意」,這點無庸置疑。

黃𬀩瀚表示,不過選前兩份民調(美麗島電子報、臺灣民意基金會)都顯示郝龍斌的支持度(一般公民)高於鄭麗文,黨意與民意是否「脫節」?值得關注。

黃𬀩瀚認爲,未來四年,國民黨將由鄭麗文領導,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將是「讓臺灣多數人自豪自信地喊出我是中國人」、「九二共識、反臺獨」、「一中原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最敏感的則是習近平賀電上的期許:「推進國家統一」。

黃𬀩瀚指出,根據臺灣各項民調,第一,七成以上認爲「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並非主流。第二,九二共識認同度逐年下降。(陸委會七成不同意、天下民調五成七不同意)。

黃𬀩瀚指出,另外,根據之前選舉結果,第一,2015馬習會後,國民黨總統選舉大敗(朱381萬票),泛藍得票萎縮。第二,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國民黨,已經連續三次總統大選失敗。

最後,黃𬀩瀚強調,過去的實例,說明「靠向中間」纔是執政之道(不分藍綠),鄭麗文主席雄心壯志,要讓一中論述成爲臺灣民意主流,能否成真?靜待2026,特別是2028的總統大選結果檢驗。

▼媒體人黃𬀩瀚。(圖/《豈有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