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想重返執政「不該做3件事」 黃𬀩瀚:親中、疑美、不愛臺

▲媒體人黃𬀩瀚。(資料照/《豈有此呂》)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國民黨在2016年總統大選敗選後,已連續3屆大選吞敗,至今仍不見重返執政的契機,對此,媒體人黃𬀩瀚昨(27日)表示,在臺灣任何一個企圖執政的政黨,都不應該去做3件事,包括,親中、疑美、不愛臺灣,但如果政黨只志在監督,不求執政,自然就不用顧慮這麼多。

黃𬀩瀚提到,他提出的「執政金鑰」理論,用過去的事實證明「反併吞、反侵略、愛臺灣」是國民黨三度執政的良方(1996年、2008年、2012年),爲此,他還想要進一步點出,如果想執政,有三件事不該去做。

黃𬀩瀚說明,首先,不該親中,嚴格來說,應該是不該「親共」,反共不等於反中,親中不等於親共,共產黨是臺灣的兩大壓力來源,包括,國際打壓與軍事威脅,不對抗壓力來源,會失去民衆的信任。

黃𬀩瀚舉例,像是這次「賴清德17條」之後,朱立倫公開質疑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但TVBS所做的民調可以證明,多數臺灣民衆不認同朱立倫的說法,藍營站錯邊。

再者,黃𬀩瀚指出,國民黨不應該疑美,臺灣因爲有中共的壓力,只好或只能依賴美國,前陣子辦玉山論壇,前丹麥總理直接提出「疑美論」,川普總統上任後,世界上很多國家疑美,但臺灣不行。

黃𬀩瀚說,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除非選擇被統一,臺灣只能依賴美國,也可以想想,2021年四大公投時,反萊豬民調支持度高達68%,不料投票結果只有 21%,爲什麼?因爲當年「反萊豬」被喊成了「反美豬」,一聽到「反美」,很多臺灣人就猶豫了。

此外,黃𬀩瀚點出,最後一件事,就是國民黨不該不愛臺,愛臺不愛臺,很難量化計算,但相較於民進黨,國民黨在許多時候,使用「臺灣」二字,扭扭捏捏。

黃𬀩瀚不解,國民黨在打棒球時,不講「臺灣隊」,前總統蔡英文提「中華民國臺灣」,藍營也說違憲,但其實國民黨不只不該反對講「臺灣」,應該要喊得比民進黨更多、更常、更積極纔對。

黃𬀩瀚表示,所謂的「三不該」,是針對一個「企圖執政」的政黨,不單指國民黨,他所提出的建議,當然,如果志在監督,不求執政,自然就不用顧慮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