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不排除跟習近平見面 王婉諭:趙少康、陳文茜擔憂一一成真
▲鄭麗文20日拜會國民黨團,伸手「摸頭」黃健豪。(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鄭麗文當選新一任國民黨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國家統一」。鄭麗文迴應,不排除赴中,與習近平會面,此消息曝光引發熱議。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20日表示,「動用境外網軍,比國內網軍更嚴重」、「有一部分人因爲太討厭民進黨了,寧願共產黨來臺灣收拾民進黨。這種想法太可怕了」這分別是陳文茜、趙少康說的,他們的擔憂卻在鄭麗文當選後一一成真,鄭麗文真正的問題,是她連共軍圍臺,都可以解釋成這是在保護臺灣,「討厭民進黨」沒問題,但因爲「討厭民進黨」變成「支持共產黨」,民主社會的理性邊界就開始崩解了。
王婉諭表示,上週六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後,她在媒體上提醒,「從選舉結果來看,中共恐怕已正式拿下國民黨,將它納爲附隨組織。」這句話,引起藍營的強烈反彈。各大新聞、社羣平臺上滿是對她的謾罵、人身攻擊,因爲他們很清楚,這句話的殺傷力有多大。
王婉諭指出,在這場黨主席選舉前,就已經有人點出相同的警訊,而且這個人,就是2024年中國國民黨的的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而且直到近日,趙少康都還是堅持相同的觀點,「黨主席要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黨中央」、「有一部分人因爲太討厭民進黨了,寧願共產黨來臺灣收拾民進黨。這種想法太可怕了,我完全不贊成」這些話,顯示出國民黨內部其實也存在對中關係的擔憂。而趙少康的憂慮,也在鄭麗文當選後一步步成真。
王婉諭表示,鄭麗文沒有因爲黨內反彈就回避這個標籤。反之,她選擇親手把它貼到自己身上。就在當選隔天,習近平火速發來賀電,「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推進國家統一。」短短几句話,藏着兩層含意,第一,很多人說習近平發賀電是慣例,但其實不是。2020年,普遍被視爲本土派代表的江啓臣當選時,中共就沒有發來賀電。
第二,2021年朱立倫當選,則是賀電第一次出現「爲國家謀『統一』」這幾個字。但這一次,中共不再「謀」統一了,而是明確寫出「推進」統一。從「規劃」走向「行動」,這封賀電的文字,絕對是有意義的。而且鄭麗文的迴應很直接,「不排除赴中,與習近平會面。」
對於黨主席選舉,王婉諭指出,這整件事情,最值得大家深思的是,爲什麼中共會選擇鄭麗文?他們難道不擔心一個出身綠營的學運青年嗎?其實,答案恰恰相反。她的背景,纔是他們最需要的樣板。相信在三個月前,一定還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鄭麗文是誰。
王婉諭說明,鄭麗文出身學運,大學時就積極參加異議性社團,不只大力批判國民黨,還公開主張過臺獨。這樣的人,早年當然也在民進黨內獲得公職機會,直到後來,因爲慢慢失勢,加上對黨內的烏龍爆料事件,才轉換舞臺。不過幾年時間,他就從學運青年,搖身一變到連戰身旁祝壽。從主張臺獨到擁抱統一,這樣的轉折,對中共而言,正好是最能被利用的政治樣板。
王婉諭指出,鄭麗文唯一的不變,就是她一直在變。這樣的政治風格,也讓人難以分辨,她究竟代表哪一種的國民黨。去年總統大選,她一開始支持侯友宜,後來又呼籲柯正侯副;檯面上力挺柯文哲,私底下又勸進郭臺銘。選前挺柯的她,選後又罵柯「比垃圾還不如」;罷免前還喊要組黨外在野大聯盟,幾個月後,卻又回頭選國民黨主席。對一般人來說,這叫反覆無常。對中共來說,這是一個什麼都能夠交換的人,最好控制。
對於鄭麗文競選承諾,王婉諭也點出,「未來所有臺灣人都會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這是鄭麗文在選前的宣示。在文化、歷史與情感上,懷抱中國認同,這在臺灣社會並非不可理解,也應該被接受。但是,這種情懷不應該被強加在所有人身上,更不該上綱爲對中共政權的認同。文化認同當然可以多元,但國家立場必須清晰。
王婉諭表示,鄭麗文真正的問題,是她連共軍圍臺,都可以解釋成這是在保護臺灣、維護治安,這根本就是敵我不分了。就像趙少康所說的,有一部分人,反綠反到變紅了。「討厭民進黨」當然沒問題,但因爲「討厭民進黨」變成「支持共產黨」,民主社會的理性邊界就開始崩解了。
王婉諭認爲,中共正是利用這樣的裂縫,用輿論、媒體、網軍滲透臺灣的公共討論,製造混亂與對立;她相信很多的國民黨支持者、期待政黨輪替的選民不是這樣想的,但在鄭麗文的旋風之下,他們也都被迫上了車。
王婉諭指出,「動用境外網軍,比國內網軍更嚴重,它不是言論自由。我們只有一個臺灣,有些原則,必須守住。」昨天說出這句話的,是陳文茜。
王婉諭說,陳文茜的提醒,也是她想說的,臺灣政壇有各種顏色立場,大家可以相互競爭、批評、對抗,但不能忘記要守住的底線,是民主、是自由、是臺灣。民主與主權,必須是大家不能動搖、也是最堅定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