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是鄭麗文的最佳助選員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選舉落幕,最終出現符合選前民調預測的結果,鄭麗文以6萬5122票、50.15%的得票率當選黨主席,其他候選人票數爲郝龍斌4萬6551票,羅智強1萬3504票,張亞中2486票,卓伯源1944票,蔡志弘260票。鄭麗文不負衆望,以改革派之姿,擊敗宮廷派的大反撲,讓充滿醬缸文化的黨中央,換上一張新面孔,也讓期待丟掉腐朽氣息的黨員與民衆有了一股新希望。
過去,掌握國民黨大權者,幾乎都是傳統結構生成的博士菁英,從連戰、馬英九到朱立倫,幾乎都是上流階層的美式菁英,所以他們所秉持的理念,還是擺脫不了傳統國民黨統治結構與地方派系的結合,這個結構讓國民黨的決策權力,一直掌握在少數菁英手上,讓國民黨與一般人民的距離越來越遠,國民黨幾乎不曉得人民需要什麼,當然也推不出人民所需要的政策。
但是,這個屬於傳統菁英結構的統治階層,經歷民進黨抄家滅族式的不當黨產充公以後,國民黨早就變成一個落魄的菁英結構,講明白一點就是剩下一羣落魄的公子哥們,還在那裡搶佔空心的權力,他們以爲空殼子的黨中央,還能號令天下諸侯。
而這一次國民黨主席改選,鄭麗文相較於其他的幾位候選人,她更像是一位俗民菁英,有別於黨中央那羣依靠傳統權威與地方派系勢力支撐的空殼子,她不出色,也不沾傳統國民黨威權時期的舊權威,卻能在民調與支持度上扶搖直上,這是結構性變遷帶給鄭麗文時勢造英雄的機會。
雖然我稱趙少康是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最大的「戰犯」,但是反過來看,趙少康這次反倒是成了鄭麗文最大的助選員,他的一席「中共介選」的指控,不但化解鄭麗文出身綠營的標籤,也讓鄭麗文無形中迴歸到連戰路線。
要知道,2005年連戰第一次訪中,在連胡會中爲兩岸開創出和平發展的願景,儘管民進黨不斷污名化連戰路線,但是大陸這幾年祭出的諸多惠臺措施,一般大衆還是有感,只是礙於民進黨的禁令,大家敢怒不敢言,從前仆後繼到大陸求學、就業與旅遊的民衆如過江之鯽就可知,兩岸維持和平發展,還是兩岸關係的主流民意。
可是民進黨完全親美反中的政策,使得民衆心中醞釀着強烈的怒火,在無處發泄之時,今年中綠營推動的兩次大罷免,正好讓大家找到發泄的出口。趙少康看不到這股民怨,硬是把民衆期待兩岸和平的希望,當成是「中共介選」,反而激發期望和平羣衆更大的民怨,許多人就此倒戈轉向鄭麗文陣營,所以說趙少康是鄭麗文最大的助選員,應該是剛好而已。
還好的是,國民黨的黨員比趙少康清楚大陸的網路生態,所以不被中共介選的指控所影響,建議趙少康應該學館長,多到大陸走走,以後就不會發表像綠營對大陸無知的偏見言論。(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