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iPhone 後的殺手級應用?Google、Meta 都在搶的 AI 眼鏡紅什麼?技術亮點、供應鏈一次看

宏達電AI眼鏡首日開賣火熱。陳昱翔/攝影

宏達電(2498)第一款由臺灣廠商研發、銷售的AI眼鏡9月1日開賣。不僅如此,全球各大科技巨頭從Google、Meta到小米、華爲在這幾年爭相開發,各大廠商在這其中看到了什麼有別於智慧手機、手錶的發展潛力?對此,《經濟日報》將帶您一次看AI眼鏡作爲新的智慧裝置有何特點,以及它將哪些廠商帶來商機?

AI眼鏡是當下在智慧穿戴式裝置家族中,最受矚目的一種產品。目前已被開發出的智慧穿戴式裝置有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等,它們的特點是能作爲生活中的配件,同時也能作爲科技產品延伸一部分智慧手機的功能如打電話、智能助理等。而AI眼鏡則更貼近「視覺」的使用,主打能夠實時利用投影在眼鏡上的畫面來搭配現實中的操作。

同樣是視覺裝置,與以娛樂用途爲主的VR頭盔不同,AI眼鏡更具有「透明性」,能幫助AI分析使用者眼前的情況,並對實體環境加以標註,因此有潛力應用於醫療中的手術輔助、物流的倉儲管理等需要與外界互動的工作情境。

市面上AI眼鏡主要的操作方式,大多都在側邊鏡架配有觸控功能,語音操作也是主流的配備。而在蘋果(Apple)正在研發中的產品則有提出手勢辨識,能在不碰觸到裝置的情況下操作。

邊緣AI這項技術的特點在於AI的計算裝置與訊息來源的距離。邊緣AI的裝置不需將資料傳送到雲端,而是就近利用訊息接收端旁的裝置進行運算,好處是可以更快地響應資訊並與外界進行互動,而最適合邊緣AI接受訊息的其中一種裝置就是穿戴式的智慧裝置。AI眼鏡就提供了一個最方便的視覺資訊來源。

Meta

從銷量來看,Meta與Ray-Ban合作推出的AI眼鏡是同類型產品中的最大宗。Meta的Ray-Ban Meta AI眼鏡自2023年10月推出以來,已售出超過200萬副,年銷售量年增三倍。2025年上半年,出貨量年增超過200%,佔全球智慧眼鏡市場73%的市佔率。售價800美元起(約新臺幣24,469元)。

圖爲目前Meta和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 路透

小米

強調輕量化、貼合亞洲臉型,重量僅40公克。內建「超級小愛」智能助理。預期銷量三年內突破500萬副。售價人民幣1,999元起(約新臺幣8,546元)。

Google

早在2013年便推出Google Glass,功能與現今的AI眼鏡相近,但叫好不叫座,2017年時又推出一代,最終也於2023年終止所有技術服務。今年5月20日,宣佈再啓動「Google Glass計劃」,合作伙伴包括臺廠的宏達電、全新。

Google宣佈重返智慧眼鏡市場,再次啓動「Google Glass」計劃,震撼市場。(美聯社)

宏達電

8月14日宣佈推出AI眼鏡「VIVE Eagle」,號稱100%臺灣設計與製造,爲全球首款支援繁體中文語音操控的AI智慧眼鏡,售價15,600元起。9月1日起由臺灣大哥大獨家開賣。

VIVE Eagle重量輕不到50克,爲國際品牌中首款採用開放式AI架構設計的AI眼鏡,能自由串接Google Gemini、OpenAI GPT(Beta 測試中)等主流大型語言模型(LLM),提供多樣化AI輔助的可能性。宏達電的AI眼鏡推出至今,已帶動股價半個月急漲7成。(延伸閱讀:VIP/宏達電推 AI 眼鏡引各界關注 曾經的手機王者能否重返榮耀?)

品牌大廠宏達電日前推出首款AI眼鏡。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已有的隨身型智慧裝置中,最普及的產品是智慧手錶,其大部分都會選擇配合智慧手機來分擔算力和續航能力,以保持作爲穿戴式裝置的輕便性,因此AI眼鏡也更可能作爲智慧手機和現有科技產品的延伸配件來使用。

目前來說,仍沒有穿戴式智慧裝置顯示出有機會發展成如同智慧手機的市場成熟度。

OpenAI與前蘋果設計師合作開發的智慧裝置

OpenAI今年5月收購了前蘋果設計師Jony Ive 創辦的硬體設計新創公司「io Products, Inc.」,計劃開發一款全新的智慧裝置。該裝置旨在超越現有螢幕裝置的限制,實現更自然的互動,減少使用螢幕的時間以及對螢幕的依賴。

該裝置將有「環境感知」的能力,以接收環境中的聲音、畫面爲主。能作爲進入現實環境的智能助理,蒐集周遭環境的訊息,主動執行操作。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它將是繼MacBook Pro和iPhone之後,擺放在桌上的第三個核心設備。

對於該裝置是否爲攜帶式的,Jony Ive曾表示對穿戴式AI裝置的懷疑,因此它可能並不是一個用於隨身攜帶的裝置。

Jony Ive爲OpenAI開發的智慧裝置預計將能成爲OpenAI的AI模型在現實世界中的延伸,也可能爲蘋果在AI裝置領域新增又一個對手。

AI眼鏡的電力供應目前通常受到輕薄外型的限制。AI眼鏡的電池需要符合細長鏡架的形狀,蓄電量通常較爲受限。Meta出品的AI眼鏡,根據官網說明,在「中等使用情況下」可一次使用4小時,搭配充電盒則可長達總共36小時。

光學方面有玉晶光(3406)、中光電(5371)、英濟(3294)、揚明光(3504)等。玉晶光作爲光學鏡頭廠,是AI眼鏡與外界互動的核心要件。是Meta AI眼鏡的重要夥伴。英濟旗下轉投資事業擁有微型投影機技術,有望應用在AI眼鏡的HUD(擡頭顯示器)部分。Micro LED有宏齊(6168)。

半導體相關的有臺積電(2330)、聯發科(2454)、全新(2455)、採鈺(6789)。

材料方面有達邁(3645)的透明聚醯亞胺(PI)薄膜,PCB上游銅箔基板廠騰輝-KY(6672),澤米(6742)的奈米級光學鍍膜。

製造組裝的鴻海(2317)、廣達(2382)、和碩(4938)、佐臻(4980)。

品牌廠宏達電、砷化鎵磊晶龍頭全新都與Google Glass合作,待其上市後都有望沾光。

受惠AI眼鏡潮流臺廠。經濟日報製表

(資料來源:編譯季晶晶、簡國帆、記者謝守真、彭慧明、陳昱翔、楊伶雯、崔馨方、魏興中;中央社;INSIDE)

延伸閱讀

AI 眼鏡 VIVE Eagle 正式開賣!宏達電:首批交貨熱展現 市場快速升溫

彭博葛曼:艾夫和奧特曼攜手對蘋果敲起了警鐘

VIP/AI 眼鏡爆夯迎元年 這八檔臺廠供應鏈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