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不用掃碼”的支付來了,誰說AI眼鏡沒有殺手級應用?

智東西作者 雲鵬編輯 漠影

AI眼鏡,已經成爲當下智能硬件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各路廠商紛紛在各大展會上秀出自己的旗艦產品,供應鏈的逐漸成熟也讓更多玩家有了入局的機會。

據三方不完全統計,8月初至今年底短短四個月內,或有20多款AI眼鏡新品發佈,包括AI+AR眼鏡以及AI拍攝、AI音頻眼鏡。

隨着小米、阿里兩大巨頭的先後入場,AI眼鏡賽道的火爆來到了空前高度,AI眼鏡開始加速走向大衆視野。與此同時,AI眼鏡廠商也掏出更多亮眼的新功能,讓產品在更多場景中“從概念走向實用”。

就在最近,國內AR/AI眼鏡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頭部玩家雷鳥創新正式宣佈了其與阿里旗下螞蟻集團的最新合作,雷鳥X3 Pro成爲全球首個支持看“支付寶碰一下”設備的Al眼鏡。

簡單來說,當你佩戴雷鳥X3 Pro時,你只需要看一眼碰一下設備或付款碼,就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在眼鏡端完整整個支付過程。未來隨着雷鳥X3 Pro進一步支持Alipay+,出國旅遊“一鏡走天下”的體驗即將成爲現實。

支付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的剛需功能,從購物、旅遊到交通,AI眼鏡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殺手級”應用,已經來了。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從掃碼取件、共享騎行、生活繳費到識物比價,基於過硬的硬件技術基礎、良好的軟件生態、出色的AI技術加持,AI眼鏡無疑正在向真正的全場景AI助力加速前進。

一、顛覆支付體驗只是開始,AI+AR眼鏡加速奔向全場景

今天,掏出手機、解鎖屏幕、打開支付軟件、點擊掃碼按鈕、對準二維碼拍攝、點擊支付、輸入密碼/指紋,最終未完成支付,這一套略顯繁瑣的流程,已經可以被“看一眼”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替代了。

而實現這一切的設備,就是AI眼鏡。

如何做到的?這涉及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效率,一個是安全。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功能好不好用、靠不靠譜。對於支付這種幾乎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的操作,如果功能做的不夠流暢、用起來不夠省心,用戶非常容易直接就被“勸退”,導致這一功能“吃灰”。

首先我們來看效率。

當我需要付款時,我可以直接說“小雷小雷,付款”來喚起支付功能,喚起後,我只需要看向碰一下設備的“小藍環”,眼鏡就會與碰一下設備進行近場連接,我只需要最後說確認支付就可以完成付款,這在AI眼鏡支付方面是一項重要升級。

當然,我還可以直接看向收款碼,進行掃碼付款。如果周圍環境不適合語音喚醒,我也可以直接通過點擊鏡腿的快捷鍵直接進入支付功能,全程只需要“確認支付”即可。

在實際識別、支付過程中,眼鏡的識別和反饋速度都比較快,屏幕上顯示的支付金額和信息也十分清楚,整個過程大約只需要幾秒鐘。

整體來看,這一功能直接解放了雙手,全程我們只需要在喚起和確認兩個關鍵環節介入,同時避免了“掃錯碼”、“選錯掃碼App”的一些操作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可以說是效率拉滿。

除了高效便捷,另一個關鍵特性是安全。

據瞭解,雷鳥聯合支付寶,爲“看一眼支付”功能提供了維度風控系統,功能的開通與使用均需要用戶本人操作。從聲紋識別機制到硬件層面的雙向認證機制,安全性都有極高保障。支付寶還承諾支付“被盜即賠”,給用戶資金安全再加一道安心鎖。

值得一提的是,萬一用戶遺失眼鏡,用戶可以第一時間在支付寶遠程解除眼鏡與支付寶的綁定,避免數據丟失和盜刷。

可以說,從高效易用到安全可靠,雷鳥實實在在解決了AI眼鏡在支付環節最核心的問題,讓這一功能真正具有落地日常生活的基本保證。“AI眼鏡只有噱頭性功能”的刻板印象被徹底打破。

同時,客觀來看,支付功能的落地對於眼鏡本身有其特殊意義,一方面,涉及資金安全的支付功能可以在眼鏡上實現,證明其產品底層能力已經打好了基礎;另一方面,支付功能對於“打通全場景”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可以說是AI眼鏡邁向全場景的一道關鍵門檻。

當然,此次支付功能升級只是雷鳥旗艦AI+AR眼鏡X3 Pro諸多核心能力中的一環,在AI交互、出行、日常陪伴、移動應用體驗等方面,雷鳥X3 Pro也是一款鮮有“短板”的產品。

在AI方面,雷鳥X3 Pro支持AI實時翻譯、AI錄音轉寫,眼鏡上的小雷AI可以提供日常陪伴、陪聊、陪學,情緒價值拉滿。雷鳥還聯合開發者打造了大量的AI Agent,包括白酒識別、奢侈品識別、英語陪練、模擬面試等海量AI智能體。

可以看到,從支付功能的重磅升級到各個場景中諸多AI功能的相繼落地,雷鳥已經通過X3 Pro搭好了舞臺,通過一系列標杆性的功能體驗,讓我們看到AI+AR眼鏡的巨大潛力,並不斷構建AR眼鏡場景體驗閉環。

AI眼鏡正在從“概念產品”和“噱頭性功能”走向全場景覆蓋,兼顧實用好用易用,真正向着下一代個人計算終端邁進。

二、率先拿下行業巨頭合作,打通核心場景功能,硬實力過硬是根本支撐

在AI眼鏡邁向全場景的路上,與行業合作共贏是玩家們的必然選擇,尤其在AI眼鏡行業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的今天。然而,如何拿下與巨頭的合作、如何實現快速的功能落地,比拼的仍然是硬實力和市場領先。

據瞭解,截止目前,雷鳥創新是螞蟻集團在AI/AR眼鏡行業中唯一的戰略合作伙伴,其中支付寶、螞蟻國際、螞蟻安全等多個BU都與雷鳥建立了深度合作。與此同時,阿里系中的多家公司也都與雷鳥達成合作。

早在今年1月,雷鳥創新就已經與阿里雲宣佈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阿里雲基於旗下的通義系列大模型基座,爲雷鳥AI眼鏡獨家定製眼鏡版的第一視角多模態大模型。雙方的合作讓雷鳥V3 、X3 Pro在AI性能上更爲突出,在用戶體驗的無感化、智能化方面形成獨特優勢。

今年5月,雷鳥創新與高德地圖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AR地圖導航、視覺與信息服務、AI Agent等領域的合作,我們已經能在雷鳥X3 Pro這款產品上體會一二。

此外,雷鳥與谷歌、高通、騰訊、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等國內外行業頭部玩家在光學技術、芯片、系統、軟件生態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根據官方數據,目前雷鳥創新已經與1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

諸多行業頭部玩家的聯手,源自於對雷鳥創新在消費級AR/AI眼鏡領域軟硬件實力和市場領先地位的認可。

市場份額方面,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5年一季度,雷鳥在中國AR眼鏡和AI拍攝眼鏡線上市場佔有率達到了50%,排名國內第一。今年618大促期間,雷鳥在XR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52%,銷量同比增長了3.36倍,可以說實現了斷崖式領先,排名國內第一。

與此同時,2025年雷鳥在北美地區的銷量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同比增長超過了4倍,居於美國等市場的線上銷量榜首。

技術硬實力方面,雷鳥選擇走自主研發+聯合創新的路子,在硬件、軟件、系統、算法、AI大模型等方面,雷鳥填補了此前行業內的諸多空白,實現了諸多自研技術的突破、定製化器件的量產和定製化AI大模型的落地。

比如雷鳥自主研發和量產了全球最小全綵Micro-LED光引擎——螢火光引擎,與應用材料公司聯合研發了納米光刻刻蝕“RayNeo光波導”技術,兩項技術結合,實現了43英寸全綵3D空中透明屏顯示效果。

此外,雷鳥還自研了可將空間定位誤差控制在千分之五的獵鷹影像Plus系統,其RayNeoOS 2.0操作系統也與AI深度融合,做好了面向AI時代的準備。

可以看到,雷鳥做AR/AI眼鏡的思路很明確:首先,要真正“內功過硬”,把產品硬件底子打好,中間的系統層優化好,讓產品首先擁有足夠的產品力,經得起市場的檢驗,得到用戶的認可。其次,雷鳥堅持開放生態、擁抱產業合作,讓合作伙伴基於優秀的產品和技術打通功能、實現強強聯合“1+1>2”的效果,這也是雷鳥能在後續一系列關鍵產業合作中贏得行業頭部玩家的認可、率先實現功能落地的關鍵。

三、AI眼鏡破局需要產業合力,殺手級應用是“等不來”的

今天,AI眼鏡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顯然需要更多來自各個領域的廠商的參與,AI眼鏡在各個場景中的進一步滲透、更多優秀功能的落地,都需要產業合力和各方的積極推進。

此前,業內討論AI眼鏡“殺手級應用”已有多年,很多人談到AI眼鏡的發展就會提及缺少剛需應用,缺少用戶在AI眼鏡上可以享受到獨特體驗的應用和服務。

但相比“等待”市場的成熟、用戶規模的擴大、殺手級應用的到來,雷鳥的思路顯然更有實踐意義和價值。

雷鳥是在主動尋找真正硬核的場景、功能,主動聯合行業攻克技術、商業層面的難題,最終實現落地。雷鳥主動幫消費者發掘出高頻剛需場景,主動打造出“殺手級應用”。

今天雷鳥的“看一眼支付”,或許還做不到完全“不可替代”,但這一功能的實現已經給行業立了個標杆,讓我們看到AR+AI眼鏡是可以在覈心場景真正做出一些好用、易用的功能,讓我們看到AI眼鏡真的具有在未來全場景AI時代成爲下一代個人計算終端的潛力。

就如同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時代的引領,喬布斯會告訴用戶什麼是真正“需要的”,引領用戶向着他認定的方向前進,培養用戶習慣,誠然這個過程會存在試錯,但對於AI眼鏡賽道這個新生的市場而言,主動讓消費者看到產品的閃光點,真正讓消費者產生“心動時刻”,遠比少犯錯要重要的多。

AI眼鏡行業中有些聲音認爲,等市場規模做大,殺手級應用自然而然就會來,但對於AI眼鏡賽道玩家們來說,或許先要有看得見摸得到的腳踏實地,纔會有未來的星辰大海。

結語:AR+AI成確定性未來,雷鳥跑在了行業前列

此次雷鳥與螞蟻的合作,讓我們看到AI眼鏡基於支付這一核心能力,展露出在諸多場景中顛覆用戶體驗的潛力,同時,AR+AI產品形態所帶來的獨特體驗也必將令其成爲AI眼鏡未來發展的核心技術路線之一,其在全場景提供價值的能力是簡單AI拍攝/音頻眼鏡不可能替代的。

面對當下競爭愈發激烈但仍處於發展早期的AI眼鏡賽道,硬核技術創新仍是核心驅動力,下一代個人計算終端的到來正在提速,而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