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第一年推出就打敗大盤!主動式 ETF 氣勢正旺可以入手嗎?一文帶你瞭解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期臺股頻創高,9月23日更是來到了驚人的26,000點大關,4月的大跌彷彿成了遙遠的過去,ETF中最具代表性的元大臺灣50(0050)也不斷創高,自6月18日開盤的47.5元起算,截至9月24日的58.4元,漲幅達到驚人的22.9%。
然而,近期火熱的主動式ETF,創下了打敗大盤的優異成績,吸引大量投資人入場,之後也有各式各樣的主動式ETF準備掛牌,未來是主動式ETF的嗎?《經濟日報》帶您瞭解主動式ETF現況,在主動出擊前做好準備。
9月以來,有部分投資人居高思危,選擇獲利了結,令臺股ETF市場減少了近5萬人,但主動式ETF卻逆勢成長,受益人數增長幅度最大的前五名都是主動式ETF,這五檔分別是統一臺股增長(00981A)、主動羣益臺灣強棒(00982A)、主動野村臺灣50(00985A)、主動野村臺灣優選(00980A)、主動安聯臺灣高息(00984A)。
其中,00981A自掛牌以來至8月29日止,漲幅來到了37.4%,遠勝同期間臺股大盤的16.1%與0050的18.1%;00982A與00980A自掛牌以來至8月29日止,也分別繳出了31.2%與31.1%的亮眼成績,且都勝過大盤與0050。
或許是投信公司大力宣傳的關係,主動式ETF甫上路沒多久就成了臺股市場的熱門話題。此外,多數投資人都希望能打敗大盤,賺取超過市場平均的報酬,而主動式ETF提供了比傳統主動基金更方便、費用率更低的管道,讓投資人可以把資金交給專業團隊操作,而市場上熱門的主動式ETF,例如00981A,也沒有辜負投資人的期望,拿出了亮眼的績效。
另外,今年是主動式ETF元年,卻也恰逢4月川普關稅股災,面臨市場不安定因素帶來的動盪,或許也加深了投資人希望由專業經理人的操盤以進行避險的想法。
翻開公開說明書,可以發現,現在熱門的五檔主動式ETF,都有強調其團隊在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上有獨特的選股方式,其中00981A更強調其投研團隊最注重實地查訪,但可惜的是,公開說明書中的介紹不足以讓投資人清楚瞭解其選股方式。
以9月30日的持股來看,除去主打高股息的00984A後,其餘四檔主動式ETF的最大持股都是臺積電(2330),但佔比各有不同,號稱是「增強版0050」的00985A佔比來到了24.89%,漲勢最驚人的00981A卻只有9.63%,可見各家投信的專業團隊採取的策略有諸多不同,並非一般散戶可以透過公開說明書理解的。
就目前主動式ETF繳出的成績來看,交給專業團隊操盤確實換來了優渥的報酬,號稱「增強版0050」的00985A自上市掛牌的7月21日至8月29日止,也繳出了9.05%的成績,勝過0050的3.14%,不負其主打的目標。
那麼,投資人可以放心把資金投入主動式ETF了嗎?以下將分成幾點進行說明。
好基金永遠是事後發現
主動式ETF本質上就是證券化的主動基金,因此對主動基金的研究自然也可以套用在主動式ETF上。
當投資人看見主動式ETF的亮眼績效而選擇買入時,本質上是在追高,但主動式ETF的長期績效能不能維持下去,只能依賴經理人的技巧與策略都是真材實料且具備持續性的,若未來這檔ETF遭受均值迴歸的打擊,則投資人可能因恐慌而急着賣出,錯過了基金的復甦行情。這種行爲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投資人時常賺不到基金本身的報酬。
另外,根據標普公司對美國境內基金的研究報告《U.S. Persistence Scorecard Year-End 2024》,短期績效來看,2022年12月時的519檔基金,到了2023年只有0.58%維持在前25%、24.59%維持在前50%,2024年則只剩下0.19%跟13.11%。
長期來看,2020年12月時美國境內基金共512檔,其中績效在2021年能維持在前25%的只有5.27%,2022年只剩下0%,且2023、2024年皆是0%;能維持在前50%的則分別爲32.91%、7.93%、5.09%、4.21%。這份報告中的結論是「主動基金的優越績效通常來自運氣而非技巧」,因此現在能看到的好基金,有高機率在未來走衰。
費用率是致勝關鍵
主動基金的高費用率,恰巧就是造成多數基金投資人績效低落的主因。雖然有人認爲「只要基金經理人夠厲害,費用率再高也無所謂」,但晨星公司的報告《Predictive Power of Fees: Why Mutual Funds Fees Are So Important》指出,基金費用往往是挑選未來成功基金的首要指標,而目前市面上費用率最低的基金或是ETF,無論在臺灣或是其他國家,都是指數型基金與指數型ETF。
另外,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與夏普值的(Sharpe Ratio)發明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在一篇名爲《The Arithmetic of Active Management》的文章中,以非常簡單的算術,證明了爲何費用率爲何是主動投資難以勝過被動投資的主因。
首先,市場分爲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兩派,而市場報酬等於這兩派的投資報酬之平均,其中被動投資派由於投資於全市場,其平均報酬自然等於市場報酬;另外,市場報酬或是市場指數,是早於指數型基金存在的,指數型基金不過是提供投資人一個方便的管道投資指數成分股,因此主動投資派的平均報酬也會等於市場報酬。
但投資人的實際淨報酬會受到成本影響,主動投資由於頻繁的交易,以及聘請專業經理人或是投資顧問帶來的高昂成本,最終使淨報酬少於低成本、交易次數少的被動投資。更殘酷的是,無論主動基金有沒有打敗大盤,基金公司都會跟投資人收取費用。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官網,8月0050單月費用率爲0.02%、2025年起算累計0.15%,00980A爲0.09%、0.57%,00981A爲0.34%、1.07%,00982A爲0.48%、1.40%,00984A爲0.42%、0.63%,00985A爲0.16%、0.32%。投資人付給基金公司的錢,就是失去的報酬,如同報酬會隨時間複利,成本也會隨時間大幅侵蝕投資人的投資結果,不可不慎。
每年有多少主動基金打贏大盤?標普告訴你!
標普公司每年會發行名爲《SPIVA Scorecard》的報告,用以比較指數型基金與主動基金。而2024年,美國大型股主動基金有65%落後於標普500指數。
2024年並非特例,2001年起至2024年,只有在2005年、2007年、2009年落後比率有低於50%,且差距不大,這三年的落後比率分別爲49%、45%、48%。
甚至多數時候,落後比率都是高於60%的,只有在2008年、2013年、2022年,落後比率低於60%,分別爲56%、55%、51%。
這個現象並非專屬於美國市場,根據2024年的報告,新興市場基金幾乎每年都有50%以上落後於對應指數,只有在2019年時繳出了36%的佳績,次佳爲2012年的46%;並且在這當中,績效落後指數的基金佔比同樣隨時間擴大,第一年有71.50%落後,時間拉長到20年則有高達95.38%落後。
至於臺股部分,根據《SPIVA Asia Ex-Japan Scorecard》,2024年臺灣大型股主動基金落後對應指數的比率是100%,若將時間拉長至3年與5年,落後比率分別降至80%與84%,這兩個數字若經過風險調整,將來到88%與89%。
另外,經加權計算的平均臺灣大型股基金一年期、三年期與五年期的報酬率分別爲18.92%、6.81%、12.47%,S&P Taiwan BMI則爲35.34%、13.31%、18.88%,皆爲指數勝出。
由此可見,無論市場效率或成熟與否,即使是隻有一年的短期,指數型基金仍然是比主動基金更好的選擇。
不可否認,極爲少數的基金經理人確實有着高超的選股能力與操盤技巧,能帶領基金持續創造出超越大盤的報酬,但這需要在非常久遠的未來才能得到印證,甚至連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都承認,標普500指數的成長遠遠超過主動股票基金、專業投資人士的介入反而有害於一般散戶,並表示大衆應該投資於指數型基金。
而前面提到的種種數據,也一一佐證了主動基金與主動式ETF的危險與缺陷,因此對大多數散戶來說,投資組合的股票部位只持有指數型ETF,臺股如0050、美股如VTI、全球市場如VT,纔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臺股或美股都接連創下新高,但川普帶來的未知數,以及AI熱潮帶來的估值過高問題,都讓投資人擔心崩盤的危險。高盛集團全球股票策略主管歐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更因此認爲,未來廣泛指數的年化報酬可能會走低,並判斷指數化投資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
然而,翻開SPIVA Scorecard,即使是2000年至2010年這段在美股市場被稱爲「失落的十年」的時期,即使遭逢網路泡沫與金融海嘯,指數型基金仍然有更爲優越的表現,其中美國大型股主動基金表現最好的一年是2007年,但仍然有45%落後於對應指數,這樣的數據很難讓人相信,專業經理人真的能在市場下行時打敗大盤。
不過,選到對的基金帶來的回報與成就感,確實令人難以抗拒,再加上現在AI熱潮帶來的種種新興產業,大量的投資機會很難讓人不動心。
因此,投資人在投資主動式ETF前,應該要充分了解其投資策略,以及該策略帶來的額外風險,並做好資金配置,不應過高,至少不該是核心部位;買入主動式ETF後,可以的話儘量減少進出次數以減少交易成本(當然,表現真的很差時全數出清沒有問題)。
每個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資金該如何分配,買入什麼樣的主動式ETF最終還是要交由投資人自行思考。
(資料來源:標普公司、投信投顧公會、各投信官網)
延伸閱讀
整理包/什麼都不做比擇時選股還厲害嗎?一文帶你瞭解連股神巴菲特都說讚的指數化投資!
整理包/主動式 ETF「這檔」首次配息、年化殖利率衝8% 有何特別之處?一文帶你認識
亂世投資攻略系列2/被動投資再度勝出 報酬率優於主動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