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從 Labubu 、吉伊卡哇到泰勒絲演唱會「Z世代消費」如何改寫經濟命脈?
Z世代正在用獨特的消費習慣,改寫產業規則與財經脈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世紀末出生的Z世代(1997~2009年出生),曾揹負「草莓族」的酸評,如今已逐步成爲消費市場的主角。在高通膨、學貸壓力與人工智慧快速崛起的環境下,他們的消費決策正全面重組。
這一代的人們對於品牌忠誠度,不再來自傳統的情感記憶,更多的是是取決於購物體驗是否順暢、品牌能否在社羣與媒體中獲得足夠曝光。同時,他們也願意爲情感與體驗買單。從高價演唱會、潮玩盲盒到動漫周邊,Z世代正在用獨特的消費習慣,改寫產業規則與財經脈絡。
在高通膨與經濟壓力下,Z世代的消費行爲既受現實環境制約,但同時也展現出世代獨有的偏好。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從「購買純商品」轉向「購買體驗型商品」,包含旅遊相關的交通、住宿、娛樂等。
相較於過去嬰兒潮世代與X世代對品牌的高度忠誠,Z世代的忠誠邏輯正在被改寫。他們重視的是購物體驗與品牌曝光度,若一個品牌能提供順暢的數位互動、被社羣廣泛討論,便能迅速吸引注意。因此,對於品牌來說,不能再用傳統的年齡來定義這這個世代成年人的偏好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現今消費者在追求節省的同時,並不願犧牲品質。77%的消費者寧可減少購買數量,也不願選擇次級商品。而Z世代在品牌選擇上更爲靈活。他們是品牌轉換率最高的族羣,高達64%願意更換品牌,且對自有品牌接受度更高,也更傾向追隨擁有良好購物體驗與社羣曝光的品牌。
整體來看,Z世代的消費模式可歸納爲三大特色:精打細算卻不願妥協品質、偏好高曝光與體驗導向的品牌、數位互動強烈影響購買決策。(延伸閱讀:安永未來消費者指數 消費者轉向價格、效能與價值)
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 美聯社
Z世代的消費特徵,最鮮明地反映在娛樂與文化產業之中。當他們願意爲體驗買單、爲情感投資,消費力便快速轉化爲具體的經濟效益。
演唱會就是其中一個最顯著的例子。美國流行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時代巡迴演唱會」,爲美國帶來約57億美元經濟效益,遠高於部分國家全年GDP,甚至催生了「泰勒絲經濟學」一詞。
歷時兩年的時間,她在全球51個城市舉辦152場演出,收入估計達22億美元,創下史上最賺錢巡迴演唱會紀錄,粉絲單人平均支出達1,330美元,涵蓋門票、周邊商品、住宿、交通與餐飲,完整展現「體驗消費」的巨大拉動效果。(延伸閱讀:創史上最賺錢巡迴演唱會紀錄!泰勒絲 Eras Tour 謝幕)
演唱會早已不僅是娛樂活動,而是牽動城市經濟的「消費引擎」。路透
由此可知,演唱會早已不僅是娛樂活動,更是牽動城市經濟的「消費引擎」。無論是美國地方政府透過演唱會帶動旅遊與市中心復甦,或是近年新加坡Lady Gaga、臺灣高雄BLACKPINK、Coldplay、紅髮艾德(Ed Sheeran)等巨星演唱會吸引國際觀光客、推升零售與餐飲,演唱會經濟的外溢效益已清楚展現。(延伸閱讀:Lady Gaga巡演唯一亞洲站掀搶票狂潮 可望帶動城市經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來自中國大陸泡泡瑪特的公仔Labubu。 歐新社
如果說演唱會彰顯了Z世代爲體驗買單的特徵,那麼潮玩市場則展現了他們在「情感與收藏」上的消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來自中國大陸泡泡瑪特的公仔Labubu,它同時兼具三大特徵:引爆收藏熱潮、拉動企業營收與股價、並在二級市場上被高度炒作,完整體現了潮玩從娛樂到投資的演變。
此爲泡泡瑪特官方微信小程序販售頁面。圖/截自微信
根據財報,泡泡瑪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年增超過200%,淨利潤更大增350%,股價一年內飆升逾200%,總市值突破3,500億港元,一度超越百度等老牌互聯網公司。其背後動能正是Labubu在全球的爆紅效應。限量款在二級市場被炒至百萬人民幣高價。(延伸閱讀:Labubu變搖錢樹!泡泡瑪特預期淨利潤增350%)
分析指出,泡泡瑪特的經營模式就像「演算法」般運作:在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品牌持續蒐集市場回饋,快速試錯,並在找到能與年輕族羣建立強烈情感連結的角色後,立即投入資源強化熱潮。
Labubu的全球爆發來自明星效應。BLACKPINK成員Lisa在社羣平臺分享Labubu吊飾,隨後Seventeen、Dua Lipa、Rihanna、貝克漢等名人接力,讓Labubu從區域性潮玩躍升國際現象,限量款甚至曾在拍賣平臺賣出逾百萬新臺幣高價。(延伸閱讀:拉布布 Labubu 全球爆紅!泡泡瑪特打造盲盒經濟 這個怪萌 IP 真能夠代表中國的「軟實力」嗎?)
更重要的是,Labubu現象也突顯「療愈經濟」與Z世代的緊密連結。對於成長於高壓環境與資訊過載時代的年輕人而言,這類外型可愛、情感投射強烈的產品,既能提供心理慰藉,也能成爲羣體文化的共同語言。泡泡瑪特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他們準確且敏捷的鎖定千禧世代和Z世代客羣的愛好。
然而熱潮退得同樣迅速。隨着產能擴張與迷你版上市,Labubu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大幅下滑,曾破萬元的隱藏款如今均價跌至千元出頭,整盒系列也僅剩高點的四分之一。這正凸顯了Z世代消費的特性:忠誠度來得快,去得也快,潮流熱度一旦消退,資金就會迅速轉向下一個標的。(延伸閱讀:Labubu退燒二手價大跌 部分賣家開始賠本求售)
隨着動漫文化逐漸融入主流市場,角色不再只是螢幕上的存在,而是成爲可被「消費」的日常符號。 翻攝自X
隨着動漫文化逐漸融入主流市場,角色不再只是螢幕上的存在,而是成爲可被「消費」的日常符號。從專屬旗艦店到聯名周邊,甚至跨足餐飲業,動漫IP正在改寫行銷邏輯,也創造出一波又一波的經濟效益。
日本麥當勞吉伊卡哇亂象。 翻攝自X
例如日本麥當勞推出的「吉伊卡哇」快樂兒童餐玩具,便掀起一場全國性的搶購風潮。多家門市玩具提早售罄,還出現顧客只取玩具、棄置餐點的亂象。更誇張的是,原價僅500多日圓的餐點組合,在二手市場卻能翻倍轉賣,臺灣代購甚至喊到單隻250元,利潤驚人。(延伸閱讀:日本麥當勞掀「吉伊卡哇」之亂 第3波販售可能喊卡)
吉伊卡哇與藏壽司聯名。藏壽司/提供
在臺灣,藏壽司多次攜手吉伊卡哇推出限定扭蛋,甚至曾因粉絲「代吃」而提前結束,但同時推升營收衝上歷史新高。2025年初,高雄冬日樂園更以吉伊卡哇爲主角,展期僅23天便吸引逾600萬人次觀賞,創造超過100億元產值,帶動旅宿住房率衝上9成。吉伊卡哇、小八貓與兔兔化身城市吉祥物,與港灣景緻結合,成功將動漫IP轉化爲地方觀光商機。(延伸閱讀:高雄吉伊卡哇吸粉600萬人 3只小可愛今天合體告別)
這些案例顯示,動漫IP已不僅是一種內容產業,而是能與餐飲、零售、觀光等多元領域深度綁定的文化。透過聯名限定款與限時活動,IP角色成功創造一波又一波的集客熱潮。這也凸顯年輕世代願意爲情感價值與「限定體驗」買單的消費模式,說明了動漫經濟正在成爲跨產業的重要驅動力。
Z世代的消費力,不再只是金額數字的累積,而是透過情感連結與文化認同,創造出持續擴散的經濟能量。這樣的能量不僅改變了企業的產品設計與行銷策略,也深刻影響城市發展與產業結構。演唱會能帶動一座城市的旅遊、交通與餐飲;潮玩與聯名商品能在短時間內推高品牌市值;動漫IP則能跨界至餐飲、零售、觀光,形成長尾效應。
對企業而言,如何捕捉並延續這股情感驅動的消費浪潮,已成爲能否在新世代市場中突圍的關鍵。對城市與產業來說,能否將文化熱潮轉化爲永續的經濟命脈,更是下一階段的挑戰。Z世代所塑造的,不只是一時的流行,而是改寫了經濟如何被驅動、被定義的新規則。
(資料來源:記者邱琮皓、林宸誼;編譯季晶晶)
延伸閱讀
跟進泰勒絲經濟學 高雄3策略促巨星來臺拚出57億產值
Labubu盲盒掀風潮 瘋搶亂象多
在泡泡瑪特 Labubu 的商業生態裡 哪些人正悶聲發大財?
整理包/蘋果《F1》對上 Netflix《Kpop 獵魔女團》 誰是下一個串流影音界的稱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