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重磅發佈18條政策,全面佈局金融“五篇大文章”
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發佈,是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4〕10號)的指引下完成的。它明確了聚焦新質生產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致力於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完善基礎制度,增強市場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同時,《實施意見》還強調了要強化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功能,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集聚,以滿足高質量發展對優質金融服務的需求,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具體實施路徑上,《實施意見》提出了堅持政治引領、服務大局,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守正創新、穩中求進,以及系統集成、協同配合的四項基本原則。這些原則爲資本市場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指南,確保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能夠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保持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在科技金融方面,《實施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旨在持續推動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加大對戰略性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此外,還將優化科技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提升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包容性和靈活度。爲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優化退出政策、推進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等措施,並加大多層次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有力促進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在綠色金融方面,《實施意見》致力於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完善綠色債券標準,鼓勵評級機構將環境信息指標納入債券發行評級方法。同時,豐富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融資併購及發行綠色債券等,並穩妥有序推進碳期貨市場建設和碳排放權期貨研發上市。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普惠金融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完善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制度安排,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支持“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同時,豐富資本市場服務涉農主體方式,完善“保險+期貨”模式,支持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開發,積極發展鄉村振興公司債券。爲提升居民財富管理水平,《實施意見》還提出推動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加快財富管理轉型,豐富公募基金產品譜系,穩步降低行業綜合費率。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有效提升資本市場的普惠性,爲中小微企業和涉農主體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促進經濟的均衡發展。
養老金融方面,《實施意見》強調服務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穩健增值目標,推動將符合條件的指數基金等權益類公募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範圍。同時,提供優質養老金融產品服務,支持健康、養老等銀髮經濟企業股債融資,探索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和REITs。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養老金融的發展,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爲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數字金融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資本市場,推動行業機構數字化轉型,完善智慧監管平臺,加強證券期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爲提升行業機構服務能力,《實施意見》還提出完善行業機構定位和治理,加強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探索建立風險早期糾正硬約束制度。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有力推動資本市場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市場的效率和透明度,爲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當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作出進一步解讀。周小舟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新“國九條”對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也提出明確要求。資本市場在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所在,也是資本市場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中國證監會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續加力,特別是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國證監會先後發佈實施“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一批處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先後登陸A股市場,其中一些在上市後實現技術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有效促進了資本、產業、技術、人才的深度融合。
同時,資本市場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在綠色金融方面,指導證券交易所發佈實施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信息披露制度規則,系統規範了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要求。綠色公司債券發展勢頭強勁,試點以來累計發行約8700億元,制度規則和技術標準持續健全,碳中和債券、低碳轉型債券、藍色債券等創新品種不斷涌現。
在普惠金融方面,開展普惠金融試點,建立健全全國股轉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對接機制,便利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通過考覈評價等制度安排,推動行業機構加大普惠金融業務投入和中小微企業服務力度。“保險+期貨”通過期貨市場爲農戶提供風險管理和價格保障,已平穩運行十年,涵蓋20餘個涉農品種,惠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戶超700萬戶次。在養老金融方面,完善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養老金穩定回報與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良性互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擴展到全國,公募基金行業受託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在數字金融方面,穩步推進證券期貨行業技術自立自強,開展“數據要素×資本市場”專項試點,發佈首批11個試點項目,穩妥推動相關技術在資本市場應用實施,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周小舟還詳細介紹了《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和政策考慮。他表示,《實施意見》共分爲8個部分、18條措施,旨在對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系統部署和明確要求。在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方面,《實施意見》圍繞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舉措,包括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優化科技型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和股權激勵制度、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等。
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實施意見》也分別提出了具體舉措,包括豐富資本市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制度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資本市場等。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實施意見》堅持用改革的思維和方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落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舉措。一是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二是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等。三是發展多元股權融資和多層次債券市場,促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環等。
對於推動《實施意見》落實落地的工作安排,周小舟表示,中國證監會將制定細化落實工作方案,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實施。二是壓實行業機構責任,發揮好考覈評價“指揮棒”作用,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加強組織管理和資源投入。三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從嚴打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爲名實施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