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製造族羣隔閡 升高兩岸對立
熱門話題
一位師大附中資優生申請念國防醫學院,只因是臺商之子,在南京出生,竟遭撤消錄取資格;差不多就在同一時間,國防部刪掉兩蔣陵區的「謁靈」與「陵寢」常用語。民進黨政府打着轉型正義旗幟,營造「臺灣人、大陸人」對立氣氛,刻正大力推動新族羣主義。
調查局月前查出海軍168艦隊濟陽級軍艦一名楊姓士兵擁大陸身分證,爲此,國防部全面清查官兵是否領有大陸身分證,楊兵繼續在海軍服役;既然楊兵可以留在軍中,臺商之子只因在南京出生,彷彿揹着原罪,竟不能讀軍校,着實令人不解。
今年以來,賴政府進一步管制國人申領大陸涉及身分的證件,包括清查現職軍公教人員持有大陸身分證、護照、定居證與居住證等,這項舉措引發反彈,也是變相的忠誠考覈。
民進黨在野時控訴「外省人欺負本省人」,取得執政權後推動轉型正義,原意是化解族羣仇恨的歷史傷痛,然而當家做主9年來,卻不斷堆疊「臺灣人、大陸人」對立氣氛,劃定新的族羣隔閡,「臺灣人」甚至開始欺壓「大陸人」,陸配亞亞只因言論得罪民進黨,便遭驅逐出境便是一例,臺商之子因在臺居住未滿20年不能讀軍校,亦是鐵證。
其實,民進黨至今仍不信任「外省人」。2023年初,日本媒體說「國軍充斥太多外省人」,公然挑起最敏感的省籍情結,前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法院飆五字經反駁,令人費解的是,除國防部第一時間嚴正駁斥,民進黨政府反應都慢半拍,少數綠營政治人物甚至呼應報導。
民進黨打從心底認爲「外省人欺負本省人」,兩蔣最具代表象徵,刪「謁靈」與「陵寢」用語,是爲討回公道。「外省人」一詞現已罕見,被另一個名詞「大陸人」取代,成爲民進黨仇視的對象;在臺灣的「大陸人」,淪爲次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