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放寬信用管制救市?專家搖頭:救了不動產、其他產業垮光
央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利益團體一直持續施壓,希望政府放寬信用管制。但爲什麼政府吃飽太閒,要限制銀行貸款呢?以下就來解釋背後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談談銀行在做什麼。銀行的主要工作是吸收大家的存款,然後把這些錢放貸出去,賺取中間的利差。銀行放貸的對象有很多,可能是企業蓋工廠、民衆買車,或是買房子。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臺灣所有的銀行,都把大部分的錢借給買房或蓋房的人,未來將會面臨巨大風險。
爲什麼銀行貸款集中在不動產很危險?避免貸款集中房地產背後的原因,是爲了避免兩種巨大的風險:
1、銀行倒閉的風險
房地產市場並非永遠上漲。如果有一天房市因爲經濟衰退、泡沫破裂等原因下跌,會發生什麼?
許多人會因爲房價下跌而成爲「負資產」,也就是房子價值比欠銀行的錢還低。這時候,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不繳房貸,直接讓房子被法拍。
一旦有大量的房貸繳不出來,銀行就會面臨巨大的呆帳收不回來。如果呆帳太多,銀行可能會因此虧損,甚至倒閉。
銀行倒閉不是小事,銀行裡存的錢,是我們每個人的血汗錢,如果銀行倒閉就會引發金融危機,衝擊整個國家經濟,受害的會是所有存戶和老百姓。
2、信用資源分配不均的風險
銀行放款的錢,是有限的。如果銀行把大部分的錢都借給不動產,那其他需要錢的產業怎麼辦?臺灣需要發展高科技、新創、中小企業等,這些產業都需要利用銀行的信用資源來發展。
如果所有錢都跑到房地產業去,信用資源分配不均,這會阻礙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以中國爲例,整體經濟過度仰賴房地產,先前曾佔GDP高達25%,但房產泡沫一旦被戳破,國家經濟也就一蹶不振了,必須以此爲戒。
限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是單純打房,是保護金融體系。
總結來說,政府限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不是單純爲了「打房」,而是保護整個國家的金融系統安全,政府有義務避免銀行將風險過度集中在單一市場。確保信用資源能公平分配給各行各業。
這就像家裡的電線一樣,不能只插在同一個插座上,否則會跳電甚至短路。分散風險,是金融穩定最重要的原則。限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存在,最終受益的其實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因爲它保障了我們的存款安全,也維護了整體經濟的穩定。
◎本文內容已獲 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