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團體求放寬信用管制 專家揭兩大嚴重風險
▲近期有關利益團體持續向政府施壓,要求央行放寬信用管制。(圖/記者李毓康攝)
房產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有關利益團體持續向政府施壓,要求放寬信用管制,對此,地產專家蕭大立解析,政府限制銀行貸款集中於不動產市場的主要原因。他指出,銀行的本業是吸收民衆存款,再將資金放貸給企業或個人,藉此賺取利差。然而,若臺灣各大銀行將大部分資金投入房地產相關貸款,將可能帶來嚴重風險。
蕭大立在個人粉絲專頁《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進一步說明,銀行貸款過度集中於房地產,會面臨兩大風險。第一是銀行倒閉的危機,「房市並非永遠上漲,若遇經濟衰退或房價泡沫破裂,房價下跌將導致許多貸款戶變成『負資產』,出現大規模房貸違約,銀行因此產生呆帳,嚴重時甚至可能倒閉,連帶引發金融危機,牽連所有存戶與社會大衆。」
第二個風險則是信用資源分配失衡。蕭大立指出,銀行可用於放貸的資金有限,若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將導致高科技、新創或中小企業等其他產業,無法獲得所需融資。不僅影響產業發展,還可能拖慢國家整體經濟成長。
▲蕭大立認爲,若臺灣各大銀行將大部分資金投入房地產相關貸款,將可能帶來嚴重風險。(圖/記者陳筱惠攝)
蕭大立以中國爲例指出:「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業,當房市泡沫破裂時,即對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蕭大立強調,政府限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並非單純爲抑制房市,而是爲維護金融體系穩定與保障存戶安全。他形容,「分散風險就像家中電線不能只用同一個插座,否則容易發生跳電或短路。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每一位民衆的存款安全,並促進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