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買單,家政上門:一座高原縣城的養老實踐
新華社西寧3月15日電 題:政府買單,家政上門:一座高原縣城的養老實踐
新華社記者周盛盛、李佔軼、王豔
每隔半個月,84歲的鄭永芳家裡就會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她們會幫助這位獨居老人洗衣服、打掃衛生、按摩,也會熟絡地坐下來,陪她聊聊天。
“我們的服務都不用老人們掏錢,政府已經買過單了!”來自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互助互相家政集團有限公司的家政人員魏國英說。
鄭永芳家住互助縣塘川鎮雙樹村,前兩年,兒子不幸因病去世後,她被政府納入了低保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因腿腳不便,家務活成了她的負擔。經過相關部門評估,鄭永芳被確認爲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魏國英和同事每月至少兩次上門爲她提供家政服務。
鄭永芳老人這樣的情況在互助縣並非個例。互助縣就業服務局局長伊順年介紹,作爲人口大縣、勞務輸出大縣,青海互助縣總人口超43萬人,勞動力達18.6萬人,其中11.2萬人爲外出務工羣體。許多老年人存在照護需求,如何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養成爲一道必答題。
對此,互助縣持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爲做到服務對象精準化,互助縣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具有評估資質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科學合理評估確定老年人能力等級和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補貼資格;同時建立了全縣老年人自理能力、家庭照護、養老服務需求等方面的數據庫,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通過公開招投標,我們公司去年底入選互助縣‘居家和社區養老項目’,爲全縣9個鄉鎮的60歲以上低保戶、80歲以上老人和其他有需要的老年羣體提供家政服務。”互助互相家政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守順介紹。
擦玻璃、拖地板、洗衣服……在塘川鎮五下村孫青俊老人家裡,劉萬青和同事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不一會兒,幾間房屋便煥然一新,她又拿出儀器爲73歲的孫青俊按摩起來。
“我之前在外打工,不僅離家遠,而且經常沒活幹。今年我來到互助互相家政集團,經過培訓,和同事來爲村裡的老人們提供家政服務。”劉萬青說,現在自己每月能掙3000多元,而且工作地點就在家門口,每天還能顧上家裡,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今年以來,我們採取互助家政結合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形式,爲全縣9個鄉鎮、3445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互助縣民政局副局長王峰介紹,互助家政嵌入互助縣居家養老體系,既帶動了一部分家政人員就業,也能爲有需要的老年人羣體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
互助縣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縣撥付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費691.13萬元,共有7641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