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攜8校推「商管博士聯合培育計畫」 頂尖師資開放跨校修課

政大攜手8大學打造「商管博士跨校聯合培育計劃」,強化高等教育競爭力。圖/政大提供

爲強化商管領域博士班(PhD)培育品質,國立政治大學攜手國內8所頂尖大學,共同推動全臺首創「臺灣商管領域跨校博士生聯合培育計劃」,計劃近日獲教育部通過,將透過跨校機制整合師資、資源提升商管博士教育品質。政大副校長蔡維奇表示,希望博士生參與跨校修課總人次首年可達100人,後二、三年朝110、150人邁進。

蔡維奇指出,近年受業界影響,不少商管學院學生也傾向提前就業,就讀博士者較少。再者,臺灣商管領域博士長期面臨跨校資源整合不足、國際化有限、研究能量分散等挑戰,優質教師多散佈於清大、成大、臺大等校,且各校強項亦不同,如政大專精於財務金融,清大則以資訊科技管理爲特長,希望利用該計劃集結資源。

蔡維奇表示,計劃邀集9所商管學院院長組成推動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大、臺大、成大等多個學院院長,並由長榮大學院長林傑毓協助協調整合,確立課程架構與推動方向。

計劃課程分爲核心管理次領域課程與國際新興議題課程兩項主軸,核心課程聚焦財務、會計、策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商管學院普遍設置且具研究基礎的領域;新興課程則針對「AI與企業策略」等前瞻主題,或進階研究方法課程,邀請國際級師資授課,協助博士生接軌國際潮流。

蔡維奇表示,目前規劃13門核心管理次領域與4門國際新興議題課程,但課程修讀也牽涉每間學校博士班修業規定,如部分學校並未開放跨校選課學分,或最多僅限3學分,但計劃9所學校都要開放各校博班生修課,開放幅度愈大,計劃纔可能愈成功,但各校修訂學則還要假以時日,因此本學期先採試辦旁聽。

蔡維奇也說,國內教師以實體開課,由教師規劃如16周課程僅有3周需實體到課,多是安排如完成期末考;再者,計劃也規劃一年邀請3至4位國際教師來訪,並於寒暑假期間密集授課,協助本國博班生和海外學術圈連結,有利於未來出國進修等規劃。

114學年第一學期開設4門核心管理次領域課程,授課教師包括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林基財、成大特聘教授黃華瑋、清大教授張元傑和謝英哲,以及中山大學特聘教授紀乃文。中興大學亦將於11月14至15日,邀請國際企業研究權威荷蘭Tilburg University教授Jean-François Hennart,開設兩天密集課程「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cademic Writing」,強化博士生研究方法與學術寫作。

蔡維奇也表示,計劃上路後每半年會由委員會召開會議,檢視推動狀況並適時修正。該計劃目前規劃以三年爲期,由教育部補助一千萬,國內課程仰賴各校教師支持,中長期除盼持續邀請國際教師外,也盼連結如亞洲財務學會、亞洲管理學會等單位,以永續辦理爲目。

政大副校長蔡維奇推動「商管博士跨校聯合培育計劃」,希望博士生參與跨校修課總人次首年可達100人,後二、三年朝110、150人邁進。圖/政大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