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領與市場對接並進——加快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經過3年至5年持續努力,基本建立覆蓋全員、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的服務體系,爲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堅實保障。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從2022年起連續3年突破千萬。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校畢業生已成爲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絕對主體,預計今後10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還會持續增長。破解社會需求真實性、教育供給有效性、供需適配精準性等問題,已成爲當前教育系統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意見》着眼推動社會需求側建立關於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的研究發佈機制,教育系統構建以促進供需適配爲導向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作爲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重要前提。
在人才需求側,《意見》提出推進人才需求數據共享歸集,建設人才需求數據庫,並開展人才供需關係前瞻性分析,定期發佈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
在教育供給側,《意見》提出要動態調整高等教育專業和資源結構佈局。圍繞推動高等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更加契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優化高校層次類型和區域佈局,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優化高校資源配置。
此外,《意見》還要求強化就業端反饋,提出完善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對於招生計劃調整,優化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對於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鼓勵高校建立更靈活的學習制度,根據職業標準對接轉換更新人才培養方案。
求職招聘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環節,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都十分關注。當前,求職招聘工作合力依然不足,還不能完全滿足高校畢業生對高品質服務的需要。爲此,《意見》充分發揮校園招聘活動對促進人崗對接的重要作用,突出精準便捷導向,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強化校園招聘和就業市場服務。着眼促進崗位資源共享,提出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着眼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提出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着眼鼓勵多渠道就業,提出支持到新業態新模式、中小微企業等就業創業。
推進重點領域人才服務。針對國家重大戰略等需求,提出提供多元化精準化就業服務。針對培養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提出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針對提高重點領域就業吸引力,提出暢通高校畢業生流動渠道,實施重點領域和基層就業專項計劃。
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圍繞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穩崗拓崗。針對羣團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分類提出爲高校畢業生提供特色化、專業化的就業服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高校畢業生就業最終還是要靠市場來解決。此次《意見》的突破在於以“市場優先”爲導向,推動高校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從源頭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同時,政府也要積極作爲,爲就業困難的畢業生提供相應保障。(經濟日報記者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