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底+市場底”共振 A股三大主線浮現

在全球不確定性高企的環境中,中國市場展現的估值優勢與結構性機遇正吸引更多資金聚焦。

日前,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A股正處於市場底漸趨明朗的階段,政策、結構、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

從宏觀趨勢、資產選擇到投資策略,朱良系統闡述了聯博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最新判斷。他認爲,中國資本市場正處在轉型關鍵期,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紅利、新質生產力及新消費等結構性機會。

情緒回暖

A股估值築底

“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A股與其他市場相關度較低,具有比較好的防禦性。”朱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中國市場以內部邏輯驅動爲主,估值偏低,企業現金流健康,是全球資產配置中的獨特一環。

朱良認爲,關稅摩擦是上半年擾動市場的核心因子。關稅數字本身固然重要,但市場更擔憂的是其帶來的不確定性。4月所謂的“對等關稅”出現後,中國迅速採取對等應對措施,將稅率提升至125%,此舉迅速緩解了市場的焦慮。隨着貿易談判氣氛回暖,市場風險偏好明顯修復,風險資產普遍上漲。

儘管當前A股市場情緒已現回暖跡象,但在朱良看來,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具備顯著吸引力。從發行端數據觀察,股票型基金髮行規模持續處於歷史低位區間,這一指標直觀反映出市場尚未進入過熱狀態。基於此判斷,當前階段正成爲價值投資者把握優質資產配置的關鍵窗口期。

朱良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過渡,意味着需要減少債務驅動。在此背景下,利率或將步入中長期下行通道。從理論上講,當實際利率處於高位時,權益市場通常處於明顯低估的水平,而下行週期則伴隨着政策刺激與寬鬆的貨幣政策,或將進一步推動權益資產的估值提升。基於這一判斷,他認爲,當前約1.7%的實際利率水平,或可視爲A股市場整體運行穩健的重要表徵。

看好紅利、新質生產力、新消費

談及資產配置策略時,朱良指出,聯博基金在平衡價值與成長維度的基礎上,核心佈局仍錨定長久期資產。

具體而言,這一策略主要聚焦兩大方向:其一爲現金流充沛、分紅穩定性強的紅利型資產,這類企業具備穿越週期的防禦屬性;其二則是淨資產收益率(ROE)具備持續提升動能的高質量標的,其成長潛力有望在長期維度中轉化爲價值增值。

在板塊選擇上,他尤其看好三條主線:

首先是紅利板塊。在利率偏低的環境下,能持續分紅的企業被視爲“存款替代”。此外,證監會在2024年末發佈了市值管理新規,加大對企業分紅、回購的激勵約束機制。這類政策導向將爲紅利資產帶來長期價值重估。

其次是新質生產力板塊,即那些擁有高密度的無形資產、注重科技創新的企業,尤其是相關的民營企業。

最後是新消費板塊。朱良指出,中國社會已進入“小確幸”階段,消費者更重視情緒價值與體驗感。例如盲盒、遊戲等產品,價格不高但體驗好,滿足了當下消費者“輕支出、高反饋”的心理偏好。他認爲,這類“消費黑馬”將持續涌現,孕育着諸多投資潛力。

民營經濟復甦動能顯現

在分析行業投資機會時,朱良特別強調民營經濟的復甦動能是關鍵觀察維度。他指出,自2023年起政策環境已迎來實質性優化,這一積極信號正持續傳導至市場端——當前他尤爲關注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的動態變化,將其視爲衡量民營經濟活力的重要先行指標。

“我們觀察到,民營企業的資本開支正在回升,淨資產收益率也已從底部開始回暖。”朱良表示,這說明頭部民企已經在爲新一輪增長週期做準備,雖然市場還未全面反映,但數據可能已經“先知先覺”。

對比國際經驗,朱良認爲,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可投資性正在提升。他以日本爲例,當年東京證券交易所通過市值管理制度改革,推動企業加大分紅回購,成功吸引外資迴流並提升了整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中國也在做類似改革,未來如果治理結構持續改善,外資或將進一步加大配置。

朱良表示,當前A股仍處於估值與情緒的相對底部,而政策、結構、基本面三方面均在逐步改善。在他看來,中國資本市場正處在轉型關鍵期,優質公司終將穿越週期,釋放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