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央出錯「誤發國家級警報」 氣象署:測站密度不平均所致

▲今天上午10時48分嘉義大埔規模4.5「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10點48分37秒先後針對花蓮縣、臺東縣,以及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發送國家級警報,提醒臺東發生顯著有感地震,但事後發現地震震央是在嘉義縣大埔鄉,且規模僅4.5,最大震度僅4級,讓不少民衆虛驚一場。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主因東、西部測站密度不平均產生的誤判。

吳健富指出,國家級警報是地震發生後前2秒以P波振幅預估後面S波的情況,找出震央位置跟規模。由於東南部及南部受限於地形及人口密度,測站數量較少,導致東、西部南端的地震預估往往容易偏向其中一側,若地震振幅較大,預估就會有落差。

▲吳健富說明國家警報發送之狀況。(圖/記者呂佳賢攝)

吳健富表示,由於東南部地區多爲山脈、人口密度低,受限於電力、通訊網路及交通因素,測站密度較低,僅在人口密集區纔有測站,且多設在中小學。

吳健富指出,造成國家級警報誤判原因就是因爲東、西部測站密度不平均,且在南部地區更爲明顯,這也是氣象署長期希望解決的問題,但首要是需要解決東南部通訊、電力及交通問題。

吳健富也說,今天上午10點48分37秒這起地震,原先估到東部有達規模6.4,後來資料慢慢進來才發現震央應該是位於中南部地區,但部分地區規模及震度仍有達國家級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