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了!主動偏股基金規模連續三年滑坡,近4成全年負收益
原創新經濟IP新經濟e線2025年02月07日 08:55廣東
重整山河待何時?
Wind統計表明,2024年全年逾3800只主動偏股基金總規模達31237.77億元,較2023年年末進一步下降12.06%。新經濟e線獲悉,這也是主動偏股基金規模自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出現滑坡(主動偏股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2020Q1-2024Q4股票倉位均不低於60%的靈活配置型基金,以下同)。
2024年,我國公募基金市場整體呈現出被動產品崛起、主動型基金遭遇贖回的趨勢。分季度來看,2024年一、二季度主動偏股基金規模在市場回調的影響下連續下降,三季度規模明顯提升,四季度再度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超額收益的衰減導至投資者由主動型基金轉向被動型基金。
回顧以往,自2014年至今,主動偏股基金共有6年跑贏滬深300指數,分別爲2015年以及2018年至2022年,但近兩年來卻連續遭遇“滑鐵盧”。近年來,隨着行業景氣度的持續下行,主動偏股基金面臨着持續性回撤的困境。與此同時,與滬深300指數相比,其超額收益也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新經濟e線觀察到,越是類似於滬深300這樣的核心寬基,主動管理基金跑輸的比例越高。若將中證偏股型基金指數視爲主動偏股基金的平均水平,2024年中證偏股型基金指數累計收益4.00%,同期滬深300、中證500累計收益分別爲14.68%、5.46%。其中,跑輸滬深300的主動管理基金746只,年度平均收益約-0.66%。
放眼全球市場,主動管理收益亦難以戰勝被動投資,過去10 年全球市場90%的主動股票管理人無法戰勝基準指數收益。覆盤美國市場,發現除了小盤股外,被動化投資的收益表現好於共同基金。如果和標準普爾500 指數對比,共同基金存在一些深挖小盤股的機會,但如果和羅素2000指數相比,共同基金收益依舊無法戰勝基於羅素2000的被動投資。
近4成全年負收益
據Wind統計顯示,從收益分佈來看,儘管2024年權益市場普漲,但仍有約四成左右的主動偏股基金全年實現負收益,多數跌幅在10%以內。其中,約12%左右的基金全年跌幅超過10%。另有64%以上的主動偏股基金獲得正收益,包括約27%的基金全年獲得超過10%的回報。
近年來各類型公募基金的業績表現彙總
總體來看,主動管理基金雖然抓住了去年2月份順週期消費主線,但卻在同年9月流動性預期推動的風險偏好改善的“普漲”行情中跑輸市場。若將主動管理基金的核心價值拆解成選股能力、擇時能力和行業輪動配置能力進行綜合考量得知,主動型基金跑輸指數的原因或在於擇時能力與倉位管理能力的欠缺。也就是說,市場下跌的時候倉位較重,而市場上漲的時候左側佈局力度有限。
據新經濟e線瞭解,主動管理產品基於以往高景氣投資的思路下,一定程度忽視了2024年的紅利和科技雙輪驅動的主線,低配銀行等大盤紅利資產,從而錯過了銀行業全年累計34.39%的漲幅。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銀行業累計漲幅排名全年第一。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爲,銀行業表現突出的原因在於2024年ETF規模跨越式發展爲大盤股提供增量資金,以及央國企高股息風格的佔優。
覆盤顯示,2024 年一季度,A 股市場探底回升,整體呈現V 型走勢。2024年伊始,從內部看,國內景氣度從榮枯線之下逐步向上修復,內需疲軟拖累風險情緒上修;從外部看,美國擬限制中國生物醫藥和芯片行業以及海外聯儲放鷹等利空消息重挫市場信心。在避險情緒推動下,大盤持續下行,特別是中小盤指數的大幅下跌導致雪球等高槓杆產品的風險集中釋放,進一步加劇了指數的跌幅。2 月開始,以舊換新等利好政策頻出,全國兩會提出的產業支持計劃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信心,外資也同時加快流入A 股市場,大盤超跌探底後快速反彈。
進入四季度,市場整體震盪波動,十一假期港股表現強勁,帶動節後第一天A 股大幅高開,市場熱情到達頂峰。後續市場表現受到海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交投情緒開始走弱。10 月8 日至17 日市場快速調整,上證指數從3674 點跌至3169 點後開啓中短期反彈。到12月中旬開始市場有所調整,風格從前期的小微盤強勢、主題持續演進切換到“大盤佔優、低估爲盾、穩紮穩打”的防守型風格。
就區間業績表現而言,在去年年初市場快速下跌中,主動權益產品大幅跑輸市場指數,2024年2月6日至3月20日,以舊換新政策和產業支持計劃強化市場信心。對消費順週期的博弈使得主動基金大幅跑贏市場指數,3月底到9月下旬市場陰跌,主動權益持續跑輸市場指數,2024年9 月24日政治局會議穩地產、寬貨幣、寬財政政策刺激下,市場快速反彈,在此期間主動型基金低配券商導致其跑輸市場指數。
相比之下,部分戰勝指數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主要集中在數字經濟、紅利轉型、金融和科技等相關領域。其中,大摩數字經濟、財通景氣甄選一年持有、工銀新興製造、銀華數字經濟2024年收益均超過50%。從行業主題基金表現來看,金融主題基金年度平均收益表現最佳,平均回報爲22.5%,明顯優於滬深300和中證800指數。相比之下,醫藥主題基金表現落後,平均回報爲-14.3%。
百億頭部基金縮水
此外,新經濟e線注意到,考察百億頭部基金規模變化情況亦發現,其規模和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4年年末,單隻管理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主動偏股基金合計僅有5只,其規模無一例外均出現縮水。
興全合潤年度回報一覽
按規模變動從低到高排序的話,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全年規模下降2.06億元。截至2024年年末,興全合潤年末資產淨值從2023年年末的230.76億元略減至228.7億元。若相較2021年頂峰時的334.06億元,三年過後該基金規模已大幅縮水超過三成。業績方面,興全合潤在保持較大規模的同時,2024年仍然實現了8.96%的收益率,同類排名1189/4095。
公開資料表明,謝治宇爲興證全球基金內部培養出來的明星基金經理,其歷任管理基金數量爲5只,現在管3只。除了興全合潤,另外2只在管基金分別是興全合宜(A/C)、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截至2024年年末,謝治宇在管基金總規模約375.55億元,較上年年末的394.20億元,減少約18.65億元。早在2021Q4,其在管規模曾高達963.45億元。可見,三年時間裡,其在管規模已大幅縮水超過六成。
而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C)基金資產淨值從2023年年末的283.40億元下降至256.59億元,2024年規模亦減少了26.8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全年實現收益率1.23%,同類排名2392/4095。朱少醒現任富國基金副總經理,兼任富國基金資深權益基金經理。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C)爲其在管的唯一一隻產品。2021Q2,該基金最高峰時的規模曾達445.56億元。
同樣,易方達基金主動權益“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去年規模也縮水超過40億元。據易方達藍籌精選今年1月21日披露的2024年第四季度報告,報告期末,基金資產淨值約374.98億元,全年實現收益率約1.70%,同類排名2305/4095。2023年年末,該基金規模達417.38億元。更早前的2020年年末,易方達藍籌精選規模更是高達677.01億元。
公開資料表明,張坤現任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級高級管理人員、權益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基金經理。其在管基金共計4只,餘下3只分別爲易方達亞洲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易方達優質精選,2024年合計在管規模約589.41億元。按在管規模計,張坤於2021年二季度末合計管理規模曾突破1300億元,高達1344.78億元。
在上述5只百億頭部基金中,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和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已連續四個年度實現負收益,2024年收益率分別爲-9.71%和-16.06%,同類排名分別爲3571/4095和3890/4095。兩隻基金規模分別較2023年減少65.34億元和140.36億元。從規模效應來看,兩隻基金也是逐年縮水,其A/C份額合計規模分別從2021年年末的516.94億元、775.05億元縮水至2024年年末的219.53億元、320.87億元,縮水率分別達57.53%和58.60%。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劉彥春在管基金共計6只,合計管理規模約427.26億元;截至去年年末,葛蘭在管基金共計3只,合計管理規模約404.51億元。
相比之下,得益於科技和價值風格基金出色的業績表現,去年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增長靠前。截至2024年年末,按主動偏股基金規模變動從高到低排序來看,永贏基金位列各大基金公司榜首,旗下主動管理產品同比淨增50.9億元,最新規模增加至159.3億元。與此同時,包括萬家基金、東吳基金、寶盈基金在內的三家基金公司全年主動管理產品淨增規模也均超過30億元。
新經濟e線爲界面JMedia聯盟成員,胡潤百富優秀財經自媒體。新經濟e線已入駐今日頭條、雪球、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百度百家、企鵝號、本站號、和訊名家、螞蟻財富社區、同花順同順號、東方財富財富號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