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演繹AI歌曲!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 人機共創音樂新風貌

▲阿美族女聲詠綺演唱AI創作歌曲〈啓航〉。(影/取自YouTube,如有刪除請見諒)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在花蓮,一場結合科技與人文的音樂革命正在悄然展開。自開幕以來,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洄佳」與「花瀾」已與超過兩萬名民衆攜手創作,累積發表逾2000首歌曲,並培育出22組極具特色的在地音樂人與創作團隊,再從中選出3位新星—基姜(Kincyang Lihang)、陳庭恩(Pasang)與詠綺(Usay Panan Sadipongan),推出4首融合個人生命故事與土地情感的創作單曲與MV,以真人演繹AI作品,展現人機共創的音樂新風貌。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圖/文化部提供)。

用文化唱出自我,基姜的音樂是靈魂的呼喚

阿美族與太魯閣族混血的基姜,長期致力於原住民音樂創作,曾榮獲2024年花蓮縣聯合豐年節大會歌比賽冠軍。他的單曲〈Hagay 存在〉以身份認同與性別多元爲主題,MV以太魯閣族神話中穿越界線的使者貓頭鷹爲號召,傳達掙脫束縛、自由展現的精神;另一首〈跳舞吧太魯閣族〉則以輕快旋律重現部落感恩祭的團聚場景,唱出返鄉的喜悅與溫暖。

▲跳舞吧太魯閣族 | 基姜 Kincyang。(影/取自YouTube,如有刪除請見諒)

陳庭恩:AI是創作的橋樑,讓音樂更貼近心靈

原爲花蓮在地駐唱歌手的太魯閣族音樂人陳庭恩,首次與AI共同創作,展現詞曲創作的新可能。他擅長填詞,透過AI協助編曲,並加入口簧琴等族羣傳統樂器,成爲新型態創作歌手,在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完成人生首波原創作品與演出。〈禮物〉一曲反思成長過程的得與失;〈Iya Keisug 不要害怕〉則以族語唱出父母的祝福,爲離鄉打拼的青年送上溫柔守護。

▲Iya Keisug 不要害怕|陳庭恩Pasang 。(影/取自YouTube,如有刪除請見諒)

詠綺:AI給我靈感,我用靈魂讓旋律活起來

阿美族女聲詠綺在都市成長後選擇返鄉尋根,透過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首次與AI共演,演唱〈啓航〉與〈深瀾的秘密〉。她分享:「AI最大的幫助是開啓靈感的源頭。我們原住民有很多故事想說,AI提供旋律,我們則注入靈魂。」她也強調,AI不是取代創作者,而是創作上的超能力,「AI提供靈感,我們提供靈魂,才能賦予歌曲真正的生命。」

▲深瀾的秘密|詠綺 Usay Panan Sadipongan。(影/取自YouTube,如有刪除請見諒)

AI不是取代,而是賦能——打造臺灣流行音樂的未來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指出,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的核心價值在於「以人爲本」,透過可信任負責任的聯邦式FedGPT,以符合AI正版音樂版權的方式、建立具有臺灣代表性的流行音樂,並將AI共演成果與收益回饋給創作者。他強調:「真實感受刻骨銘心的體驗才能夠創作出作品的情感靈魂。」AI無法取代人的角色,因爲AI無法體驗人生,但能給予創作者「超能力」,幫助他們跨越創作與出版的門檻。

在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裡,AI不只是工具,更是創作的夥伴。結合臺灣的AI技術、多元文化與自由精神,這些人機共創的作品不僅展現音樂的可能性,更爲臺灣流行音樂開啓了嶄新的未來之門。

► 【收聽歌曲】YouTube 播放清單 https://reurl.cc/2QWO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