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40赫茲光照改善失智 專家揭「臨牀證據」真相
40赫茲光刺激是否有潛力治療阿茲海默症?專家提出臨牀證據揭真相。圖/123RF
家中長輩經常失眠、日夜作息紊亂,在臨牀上,可應用光照治療來改善睡眠障礙,醫師常建議患者「多曬太陽」,對情緒的確有幫助。過去的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有相當高比例的睡眠障礙,市面上出現許多聲稱能改善失智症狀的燈光產品,其中,「40赫茲頻率的光照」備受關注。
「光照」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科學家不斷探索失智症治療延緩方式;近期,40赫茲頻率光照療法誘發伽馬振盪,被認爲是一種潛在的非藥物介入,可能對阿茲海默症患者有益。臺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三位專家解析現階段的研究證據,因臨牀證據較少,部分看到短期效應或許有改善,尚未有一致的結論。
什麼是40赫茲聲光刺激?臺大心理系教授曾祥非表示,可比喻爲「把聲音或光切成每秒40下的刺激」,光源每秒閃爍40下,看起來像壞掉的燈泡;聲音切成每秒40下,聽起來像隔着電風扇講話。目前不同光刺激技術的效果,證據不一致,有些光照方法,大腦不一定有腦波反應。
曾祥非指出,雖然40赫茲光照在實驗室的細胞上有效,實際上無法用40赫茲光直接照射人體腦內細胞,必須要驗證人眼接受到40赫茲光照是否有反應,纔可能進一步討論療效。目前市面上部分燈具產品並未在人腦中觀察到40赫茲的腦波與該光照同步,是否真的能延緩大腦退化的效果,仍需更多臨牀驗證。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復健科學研究所教授謝宗勳表示,部分研究發現,40赫茲聲光刺激對阿茲海默症基因小鼠可能有效,其刺激可以誘發阿茲海默症基因小鼠大腦40赫茲節律同步,同時活化微膠細胞,減少類澱粉樣蛋白沉積,改善記憶功能。
不過,這項研究用的是阿茲海默症基因小鼠,還未知在人類身上的效果。而小鼠會迴避40 赫茲閃光,顯示對光刺激有「厭惡感」,還未知長期刺激的影響;閃爍光刺激可能引發不適,例如眼睛疲勞、頭痛等,可能需要結合其他治療策略,以達最佳刺激效果。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教授、長庚大學技術產創中心主任鄭嘉雄指出,短期經過40赫茲光照和聲音刺激後,輕度失智症長者的維持穩定或提高,但長期效果未知。另外,現階段對於40赫茲聲光介入之療效尚未有一致的結論,也較難推論到中、重度失智症個案。
鄭嘉雄提醒,結合40赫茲光照與聲音刺激可能有潛在療效,但相關的神經機制及長期效益尚未明確,研究仍面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