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很重要!

今天聊一個所有家長都比較關注的話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財商(FQ),就是指一個人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它的重要性,絲毫不屬於智商(IQ)和情商(EQ)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

很簡單,財商高,躺着都能賺錢。

這些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財商培訓班”,但我不建議大家去報,沒啥用,都是割韭菜,邏輯很簡單,財商很難系統化,它需要大量實踐。而且代課的所謂專家,可能混得還不如你。

這是一個強者不會教,弱者教不清楚的“偏科”。

但家長一定是孩子這方面最好的老師,我今天本着分享邏輯,會系統告訴大家該怎麼做,先講框架,按照下面這些方法,基本沒啥問題。

財商培養分爲三部分:

1、管理

2、創業

3、投資

孩子一定從小要接觸錢,只要這樣才能學會管理錢。

這個可能會違背傳統思維,很多大人認爲孩子就是孩子,哪有管錢的能力,避免他們亂花錢,過年紅包全部都要收進自己的口袋。

這是錯誤的做法。

孩子從小不會管錢,等他們上了大學,生活費大增,你怎麼指望他會管理錢?這就像你從小沒有教孩子游泳,結果長大了,將他們一把推進大海,告訴他們,自己游去吧。結果可想而知。

給孩子從小建立一個銀行賬戶,這裡面的錢都是他的,每年的壓歲錢都存進去,而且每次存的時候,都要有孩子的參與,告訴他,你的小金庫有多少錢進賬了。

其次再建立一個日常賬戶,3歲之前,每週定額給零花錢,比如每個星期給100。

孩子完全有管理權,可以隨便花這個錢,可以分20次花100,也可以一次花100。但是花完就沒了。

如果孩子想買一個玩具,需要150,那麼可以跟他說,這會花掉下週的額度,那麼意味着下週只有50可以花了。如果買一個玩具需要300,那麼好,接下來2個星期都沒有零花錢。

這種做法,是讓孩子對錢有一定的概念和理解,主動感知花錢的合理性,過度花銷,就意味着承擔着等待的煎熬。

慢慢的,孩子也會爲了買一個心儀的玩具,願意存很久錢去獲得,這又培養了

“延遲滿足”的心理,加深對錢的理解。

我不建議父母主張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錢。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你想讓孩子對什麼心生厭惡,那麼就用錢去激勵他。孩子從小心性脆弱,如果每次做家務,都給錢,他潛意識裡就會把家庭勞動跟金錢綁定,實際上,家庭裡更多是責任、義務和愛。

等孩子過了3歲了,這時候就要慢慢補充財商的知識。

先從身邊最細微的生意開始。

比如門口的地攤,帶孩子去商場購物,你要告訴孩子,一個包子多少錢,一碗粥多少錢,爲什麼?機場的東西爲什麼比外面的貴,爲什麼?

生意最重要的是價格。

你要給孩子解釋身邊所有商品的價格,和背後存在的價值,這是培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生意感知,他們心裡就會發出萌芽。

等上了小學,孩子的認知系統開始建立。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在課餘和假期時間,多帶孩子出去旅遊、見世面,在過程中開始分享商業邏輯。

比如樓下的泰國菜爲什麼倒閉了,隔壁那家快餐店生意特別火。裝修豪華的西餐店開不下去,爲什麼巷子裡的破爛小店卻很多人排隊。星巴克倒閉了,爲什麼瑞幸咖啡卻開起來了。

爲什麼網上的產品比線下便宜,連鎖店和個體戶的區別在哪裡,開一家店需要什麼流程,需求是什麼、供應是什麼、成本是什麼、開銷是什麼、利潤又是什麼。

去體驗產品,購買產品,告訴孩子,爲什麼這個東西賣的好,好在哪裡,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這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培養孩子創業能力的嗅覺。

很多家長到這裡就不行了,說我自己都不懂,怎麼教孩子啊。

但你要明白,財商教育,孩子唯一的老師就是父母。而且這些東西都非常簡單,不懂可以學啊。

我的很多讀者,都是從什麼都不懂,讀了半年以後,開始對商業有感知,自己也能分析的七七八八,身邊的生意能看懂,上市企業的生意也慢慢有所瞭解。

新手建議買兩本書,一本是《小狗錢錢》,一本是《窮爸爸富爸爸》,把這兩本書看透,給孩子講出來。

其次遇到任何問題,去問豆包,然後再講給孩子聽。AI的知識庫遠大於人類,但家長首先要學會提問和篩選優質答案,吸收並轉化給孩子。

孩子得到了知識,家長也在學習。AI是提高效率的學習利器,自己要學會用,也要讓孩子學會用。

孩子在接觸到身邊的生意後,就會養成一種潛意識習慣,對生意敏感,金錢敏感,他到了任何地方,都會觀察這個生意好不好,對需求洞察力會變強。

我非常建議,家長帶孩子從小去做社會實踐。哪怕週末擺一個小地攤,孩子也會從頭到尾,感知到做生意的流程,市場需求、與人溝通交流、應對挫折困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從小在孩子的內心中培養一個小火苗,等到他們上了大學後,就會主動觀察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想創業。

這時候很多人肯定會說,創業九死一生啊。

的確,沒錯,但很多人卻沒有分析創業失敗背後的原因。

創業是概率學,它需要前期去大量試錯,踩坑,來不斷優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高最終的概率。

然而大多數人,創業都是一股腦衝進去的,絲毫沒有考慮過自己之前有沒有經驗,失敗過幾次,是否具備創業成功的幾個要素。

當然在我們這種社會體制下,普通人也沒有什麼機會在前期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社會就想讓所有人成爲螺絲釘,這時候能改變孩子未來的,唯有父母。

但恰恰現在很多父母,也認爲孩子做好一個螺絲釘就行,這就是最普遍的NPC心理。

再來講講培養孩子財商最核心的一點,投資。

如果能力允許,我建議大家從小培養孩子投資股票,沒錯,就是炒股。

炒股是培養財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美國那邊很多孩子,從6-9歲左右就開始投資股票了。

而我們這邊可以在10歲左右,方法就是把他之前的壓歲錢賬戶,拿出1萬來,存到股票賬戶中。

提前做個準備,讓孩子瞭解這個遊戲的規則,比如什麼是股票,什麼是基金,什麼是行業板塊,如何交易,以及交易的基本常識、手續費和股票每天漲跌的限制等等。

然後手把手教孩子操作幾次。買幾本書,教孩子通過網絡查詢信息。

當準備工作結束後,就把賬戶大膽交給孩子去操作吧。

接下來你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他會犯很多錯誤,而且還會因爲輸贏波動影響情緒,還會感到壓力。

但正是這種壓力,會促使他們去探索,去了解經濟,瞭解產業,瞭解企業的財務報表,瞭解產品等等。

爲了讓孩子更有動力,年末,根據賬戶的總盈虧分紅,賺了的錢,就拿出10%發紅包,如果虧了,那就沒有分紅了。

孩子如果想買貴重的玩具,完全沒有問題,告訴孩子,家長出一半,另一半隻能靠他自己想辦法去賺。

在孩子操作股票期間,不要提供任何指導和意見,讓他們自己去感知、理解。

邏輯上,孩子大部分會把錢虧掉,這是很正常的,而且虧得越多,所帶來的價值越大,因爲孩子因爲虧錢後,會去思考風險控制,會去覆盤壓力,會對投資和金錢具有更深刻的理解。

反而賺了錢,就要謹慎考慮運氣帶來的利潤,對孩子的片面影響。

家長一定不要因爲孩子虧錢,而着急,選擇強行干預。這就是孩子上財商的必須要付的學費,跟創業一樣,孩子前期虧的頻率越高,那麼積攢的經驗就越足。

每年一萬,先嚐試幾年,看看效果。

如果覺得承受不了,那麼就一半去定投基金,一半去炒股。

這裡面父母的角色就是引導,引導孩子對投資產生興趣。

但一定要讓孩子,理解投資,而不是投機,更不是賭博。鼓勵中長線,而不是短線。去給孩子講商業模式,產品設計思路、定價策略、市場需求、經濟原理,孩子會產生興趣的。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會感受到壓力,父母不忍心。但要想到,孩子一生中,任何時候都會感受到壓力,上學會有壓力,畢業後看老闆臉色有壓力,婚姻有壓力,生孩子也有壓力。

遇到壓力,鼓勵孩子去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或者躺平,孩子的心態就會越來越好。

我前幾天還遇到了一個很年輕的投資天才,他在學生時期就已經在父母的引導下,開始炒股了,他說,只不過是把打遊戲的熱愛,轉移到了投資。把投資看成了一個個遊戲,持續去玩。目前資產已經炒到了9位數。

其實一個人如果想真正富有,一輩子很難離開炒股這個選項,同樣的十萬塊錢,10歲開始接觸能賠十年,20歲多之後,怕一年都不夠賠的,這麼想想就理解了。

但如果這10年給他帶來了對股票市場的理解,和財商的提升,那麼就是一個巨大的回報。

當然這件事情,還要量力而行。即使我身邊的朋友,對此分歧都很大。

因爲這需要家長有認知、有心態、能接受,要付出時間、精力和資金成本,如果沒有,那麼就千萬別輕易嘗試,因爲很可能回報不確定,還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至此分享差不多了。

一般家庭,父母都可以做到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管理,以及對創業知識(商業邏輯)的理解,這已經足夠了,第三點投資,屬於進階版教程,有一定的門檻。理解不了的,千萬不要嘗試。

最後想說的是,財商教育,是家庭對孩子最大的託舉,甚至比給孩子多存100萬都強不少。

而且並不要認爲自己缺乏財商知識,而妄自菲薄。

很多教練都不是冠軍,但卻教出了世界冠軍。家長只要瞭解自己的孩子,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再去傳播給孩子知識,引導孩子熱愛,去體驗更多,對孩子未來進入社會,就是最大的幫助。

做不做,和願不願意做,以及值不值得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考量,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於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後閱讀。歡迎跟99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