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品類零售額增速超20%,未來如何繼續提振消費?
中新經緯7月15日電 (薛宇飛)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在消費市場領域,受益於以舊換新政策,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品類零售額實現了雙位數增速。
如何看待以舊換新政策的影響?未來該如何持續提振消費市場?15日上午,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在北京舉行“2025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與會嘉賓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
多個品類零售額實現雙位數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
在15日上午舉行的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今年消費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市場銷售環比逐季增長是一大亮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在加快,市場活躍度在提升,有力支撐了上半年GDP的增長。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30.7%、25.4%、24.1%、22.9%。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在上述分析會上表示,從數據可以看到,“兩重兩新”政策及時下達、消費品大規模換新,對於支撐消費回升產生了很明顯的作用,“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四個品類實現雙位數增長,爲宏觀經濟的穩中回升提供了支撐。”
除此以外,上半年文體娛樂的火爆、黃金消費的火熱,也在數據上有所體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3%、22.2%、11.3%。
郭麗巖稱,最近比較出圈的“蘇超”,使得城市間文體消費市場的創新力、活躍度得以迸發;很多三、四線城市文旅消費新熱點、新場景被不斷開發;一些大型城市AI賦能文娛、旅遊、體育等產業,延長旅遊時長,豐富服務業態,使得服務產品在供給層次更加多元化,從而滿足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訴求。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在上述分析會上稱,當前文旅消費市場比較火熱,由此衍生出一些產業鏈條、附加產品的需求也比較火爆。
未來如何提振消費?
今年上半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
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2%,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0%。
郭麗巖稱,通過穩崗促增收來增強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的經濟邏輯,一直是成立的。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在“就業—收入—消費—生產”的閉環中,堵點和卡點正在被打破。其目的是要暢通穩崗就業、增加收入、提振消費的鏈條,從而使整個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不斷提升,中長期能夠有更多成長性。
郭麗巖表示,當前中國需求結構處在優化調整的過程,一個特點是文旅消費、體育消費的活躍度明顯提升。因此,提振消費就要提振服務消費,要在假日經濟、帶薪休假、彈性休假等方面做出優化。在供給側方面,要不斷匹配居民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要對投資、消費之間的循環鏈條有充分認識,重視服務業、消費品相關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國潮品牌、自主品牌的打造,服務標準的統一化,相關商品和服務市場之間聯動效應的提升,這些方面都能更好匹配消費訴求,把更大的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出來。
魏琪嘉建議,要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這與擴內需、穩增長目標的核心內涵是一致的。要以消費暢通經濟循環,當前消費領域的堵點、難點有很大的政策拓展空間。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當前居民對就業、住房、教育、養老、醫療方面的需求和期待都在逐漸增加,這對宏觀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政策的着力點。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