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例微創心外手術全國首創
2月12日和18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簡稱泰心醫院)成功完成兩例國內首創無體外循環、無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的微創人工心臟植入術。這一手術技術難度極高,在國際上也僅有少數醫院能實施。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使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手術流程大幅簡化,使手術合併症顯著減少、恢復期明顯縮短。
63歲的患者石先生是石家莊人,心臟病史長達20年,多次入院就醫卻無法阻止病情惡化,此次因心力衰竭加重轉入泰心醫院。經診斷,石先生患有擴張型心肌病,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僅爲20%,不足正常水平的一半。另一名45歲的患者楊先生是唐山人,同樣患有擴張型心肌病、全心衰竭,左室射血分數只有14%,隨時面臨着死亡的威脅。
泰心醫院院長劉曉程作爲國內首家心室輔助裝置技術應用培訓基地領銜專家,親自上臺爲兩名患者實施手術。手術全程無需任何體外循環輔助支持,通過左前外胸壁小切口植入人工心臟,經胸骨上端小切口完成人工主動脈縫合。這一創新術式避免了傳統正中開胸手術的創傷和體外循環對機體的不利影響,顯著縮短了術後恢復時間。
整個手術過程挑戰重重。在無體外循環輔助的情況下,雙側微創切口使得操作空間有限,因此對醫生操控器械的精度和手術團隊的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極高要求。劉曉程憑藉深厚的技術功底、獨到的操作技巧,同時藉助特殊的手術器械,帶領團隊成功突破技術難關,順利完成手術,爲國內心臟手術領域樹立新標杆。
劉曉程表示:“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這種手術方式雖然對醫療團隊的技術要求極高,但創傷小、恢復快,能讓患者極大受益,有望成爲終末期心力衰竭治療的主要手段。”
據瞭解,此次手術的成功填補了國內無體外循環、無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的微創人工心臟植入技術的空白,爲終末期心衰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選擇。隨着人工心臟技術和微創手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心血管疾病治療水平將邁上新臺階,爲更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譜寫心血管治療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