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項整治,對全省各級各單位公務PPT、視頻等情況大排查、大起底,推動減量、減費、減負

據《解放日報》7月23日報道,最近,一位浙江寧波的公務員告訴記者,最近她發現開會時有一個變化,不再需要做PPT了。“以前的會議方案中,大多標註需要製作PPT,但現在沒有這種要求了。”以前拿來製作PPT的時間,能騰出手來做其他的工作了。

浙江的基層減負,從小小的一塊屏幕開始。早幾年,不少機關單位工作彙報都需配PPT,公務員通常要熬夜改排版、加動畫,時間都花在改格式上。內卷之下,PPT越做越“高大上”,有的時候時間和技術水平不夠,工作人員只能把PPT外包,費用從每頁200元到400多元不等,特殊情況額外還要付加急費、服務費,一次3分鐘的彙報,往往要花費幾千元。文旅、宣傳、招商等部門對視頻製作的需求也很高,動輒需要數萬元,尤其加上燈光渲染、運動追蹤等特效,製作成本還會上漲。

2025年,浙江省部署開展“屏幕中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省各級各單位公務PPT、視頻等情況進行大排查、大起底,全面摸清底數、掌握情況、督促整改,推動全省公務政務活動中的PPT、視頻“減量、減費、減負”。

“在《市級宣傳視頻製作費預算支出標準(試行)》明確之前,各條線視頻拍攝量還是挺多的,2024年僅製作視頻3個。現在除了招商和外宣工作外,其餘都不再要求製作短視頻。預計今年這一數量會進一步縮減。”平湖市當湖街道黨委副書記王利燕介紹。

2024年,當湖街道(含村社區)製作PPT5個、視頻11個,總計費用約26.9萬元,較上一年度相比PPT和視頻總量下降70.37%,總計費用下降72.96%。2025年,基本實現了非必要不做PPT和視頻的要求。

當然,想要整治好“屏幕中的形式主義”,必須要有科學的配套機制。整治並不意味着一刀切,而是需要識別出哪些是“數字表演”,哪些纔是真實需求。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審覈機制,而這種機制也應與財政緊密掛鉤。比如長興縣以明察暗訪、個別訪談等方式,對各單位排查整改情況開展隨機抽查,明確視頻、PPT製作審批流程,確需製作的,費用不得超過縣財政定額標準。各縣(區、市)結合自身情況將財政定額標準建立好,同時配合財會監督、審計監督,能夠以最大力度杜絕鋪張浪費。

而真實需求也可以進一步精簡、濃縮,甚至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湖州吳興區某部門原計劃花費20萬元製作招商宣傳片,經該區紀委監委介入,改爲採用實景拍攝與數據圖表結合的低成本方案,節省資金17萬元;溫州市蒼南縣文旅重鎮馬站鎮藉助村社打造的網紅地標,吸引超過400名網紅達人自發開展宣傳,減輕鎮村文旅負擔。

同時,對“屏幕中的形式主義”的監督是動態而持續的。“我們建立了‘預算審覈—過程跟蹤—效果評估’全鏈條監督機制,對各類經費實行‘紅線管理’,既查顯性浪費,也糾隱性形式主義。”吳興區紀委監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浙江還有很多地市深化“室組地”聯動監督機制,通過工作提示函、問題督辦單等方式持續加壓加力,動態跟蹤問效。

很多基層幹部表示,現在務實、節儉成爲普遍共識,一個項目出來,大家都會先問有沒有必要,能不能更省,彷彿成了本能反應。歸根結底,無論是財政資金,還是公務人員的時間、精力,都應該用在“刀刃上”,所有改革舉措的最終目的,都是把節約下來的資源留給最緊迫、最實在的需求,辦民生實事,讓人民羣衆感受到更多改革紅利。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