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怎樣的一個省份?如果中國沒有浙江省,影響究竟有多大?

浙江省,面積不大,只有10.55萬平方公里,而且74.6%都是山地,只有東北部有少量的沖積平原。即便地形劣勢顯著,然而浙江的實力卻很強。不管是經濟規模,還是人均收入,都位居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前列。那麼浙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省份?如果中國沒有浙江省,影響究竟有多大?

浙江的立體畫像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浙江,那就是小而強的沿海先鋒。

小體現在浙江的面積以及地形上,浙江陸域面積只有10.55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域面積的1.1%。然而浙江海域面積卻非常大,是陸域面積的兩倍以上。達到了26萬平方公里,還擁有數千個島嶼,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就多達2878個。而大於10平方公里的海島則有26個,是我國島嶼數量最多的省份,比管轄中國南海島礁的海南省還要多。

小的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浙江的地形上,在浙江不大的陸域面積中,74.6%都是山地,還被水域佔據了5.1%,留給平坦地面的佔比只有20.3%,所以浙江又被稱爲七山一水兩分田。

不過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浙江雖然面積不大,平原佔比不高,但是生態空間優勢顯著,屬於山海交響。其中西南部山地向東北部平原,呈階梯式傾斜,成爲浙北平原、浙東丘陵、金衢盆地等六大生態單元。在起落有序的地形中,錢塘江等八大水系縱橫交錯,帶來西湖、東湖、南湖、東錢湖等四大名湖與千島湖構成的江南水網。

再加上浙江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因此浙江的生態空間非常優渥,此外浙江因島嶼衆多,海岸線位居全國第一,長達6715公里。

漫長且曲折的海岸線,讓浙江沿海優勢極爲顯著,海洋經濟極爲發達。其中舟山漁場爲全球四大漁場之一,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超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通過“義新歐”班列連接亞歐大陸。

小而強的沿海先鋒

浙江的小,體現在面積以及平原佔比上。浙江的強,則體現在經濟以及創新發展上。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改革開放之後,浙江GDP直接躍升全國第四。而說起浙江的經濟格局,民營經濟實力極強,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70%以上的GDP。形成了一縣一品的塊狀產業集羣。比如義烏以小商品聞名國內外。這些縣級產業集羣,爲浙江貢獻了近八成的製造業產值。

除此之外,浙江近年來在科技創新上,也是佈局深遠,推出各種政策,聚焦AI轉化、先進製造、開放樞紐等領域。比如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等平臺都是在這個背景下孕育的,因此浙江數字經濟GDP佔比越來越重。

如果說以上只是宏觀層面,難以凸顯浙江的實力之強。那麼就人均收入來說,浙江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均超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而浙江人均收入位列全國前五。綜合來說,以小而強的沿海先鋒,形容浙江再恰當不過了。

浙江缺位的影響

因爲浙江實力極強,所以浙江缺失後的影響,非常大,堪稱多維衝擊。首先我國GDP將縮減9萬多億,2024年浙江以9萬億元的GDP高居全國第四。沒有浙江,我國相當於減去一個阿根廷的經濟總量。而對經濟的影響,不僅僅是GDP銳減。

首先寧波舟山港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因爲沒有它,長三角外向型經濟將面臨斷鏈風險。此外中歐班列“義新歐”通道,杭州、寧波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探索經驗,也將隨之中斷和消失,中國與中東歐經貿紐帶將被削弱。

其次浙江貢獻了全國1/4的紡織品、1/3的小商品和1/5的機電產品出口。浙江缺席之後,全球日用品價格將直接飆升,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除了經濟之外,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將損失巨大。浙江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5家、高新技術企業3.8萬家,數字經濟專利授權量佔全國18%。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爲代表的創新平臺,每年孵化超5000家科技型企業。若失去這一創新策源地,中國在電子商務、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領域將失去技術迭代以及領先優勢。

另外,浙江還是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試驗田,浙江率先推行“省直管縣”財政體制,縣域經濟貢獻超60%的GDP。“最多跑一次”改革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這種“小政府、大市場”模式若消失,將延緩全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程。

而且浙江文化歷史悠久,沒有了浙江,意味着吳越文化也失去了傳統。綜合來說,浙江對中國而言,不僅僅是經濟大省,還是高質量發展以及共同富裕的核心引擎。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