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超龍頭新零售受挫:與盒馬合作將終止,三江購物走進“後阿里週期”
浙江龍頭商超三江購物與盒馬的合作,正式進入倒計時。
8月5日,三江購物(601116.SH)發佈公告稱,公司與盒馬的合作協議將在2026年3月31日到期後不再續簽。公告發布次日,三江購物股價下跌超5%。
事實上,這場合作的終止早有伏筆。4月21日,三江購物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旗下的澤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減持其持有的不超過1643萬股三江購物股份。當時,三江購物董秘部門工作人員曾迴應時代週報記者稱,寧波地區7家合作門店仍在正常運營,減持行爲“目前沒有影響”。
但不到四個月後,雙方便確認不再續簽協議,合作關係走向終結。根據公告,合作終止將對寧波地區的7家盒馬門店產生直接影響。三江購物方面表示,將妥善安置員工,儘量減少對顧客購物體驗的影響。
合作終止,也意味着三江購物在新零售探索中將進入調整期。
公告顯示,三江購物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浙江浙海華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寧波地區盒馬門店。近年來,該業務已成爲三江的重要營收和利潤來源。2024年,由浙海華地運營的盒馬門店實現營收約5.5億元;淨利潤達1833萬元,佔三江購物全年淨利潤的超過10%。
如今合作終止,未來是否將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對此,8月7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三江購物董秘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以公告爲準,未透露更多後續計劃。
九年新零售長跑
回顧過去九年,三江購物與盒馬的合作走過了從樣板合作到區域特例的路徑。
2016年,新零售概念橫空出世,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首次提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同年11月,阿里巴巴宣佈以21.5億元入股浙江連鎖超市三江購物,拿下後者32%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
這一重磅投資迅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熱烈關注。作爲阿里新零售戰略入股的首家線下商超,三江購物一時間成爲市場焦點。自阿里入股消息公佈復牌後短短17個交易日內,三江購物股價狂飆逾310%,共有14天漲停。
資本市場的狂熱背後,是對阿里與三江購物深度合作的期待。
2016年11月18日,三江購物與阿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授權三江購物及其子公司開設和運營新業態盒馬鮮生門店。藉助阿里的技術和品牌,三江購物開始在寧波地區試水新零售門店。
彼時,盒馬前CEO侯毅曾對外界表示,未來盒馬鮮生整個浙江的門店都由三江代理和負責管理,盒馬只輸出品牌、系統、技術、大數據等。
然而,此次合作在落地過程中充滿變數。
2018年4月,阿里在杭州開出由盒馬自營的盒馬鮮生門店,浙江業務開始轉爲直營。同年8月,阿里成立杭州盒馬公司,加速收回盒馬業務主導權。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福建。2018年10月,阿里與福建零售商新華都結束合作,由盒馬收購合資公司股份實現控股。
儘管在多個區域阿里逐步改爲直營模式,但在寧波,三江購物依然是盒馬本地運營的重要合作方。
回顧過往,三江購物與盒馬的合作週期經過多次延長。
2019年11月,雙方簽署新協議,將合作期限設定到2022年底。2023年初,又續簽至2026年3月31日。在三江購物的助力下,盒馬鮮生成功落地寧波,並由三江全資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
如今,隨着協議進入倒計時,這段新零售樣板合作也將走向終章。這也意味着,三江購物將面臨新一輪的戰略調整與業務重構。
“單飛”後挑戰重重
此次合作的轉舵,對三江購物而言,是一次由外部賦能向內部重塑的變化。
對於這場合作終止,三江購物在公告中給出的理由是“基於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盒馬整體戰略規劃,經慎重考慮,決定協議期滿後不再續約”。
對於寧波當地業務,合作終止的直接影響更爲具體。按照通知函要求,雙方需協商合同期滿後的安排,包括門店交接和過渡方案。
三江購物方面表示,將妥善安置相關員工,儘量減少對顧客購物體驗的影響,同時儘快與盒馬協商過渡細節。即便如此,公司仍坦承此舉“期間會對寧波盒馬門店銷售產生影響”。
失去盒馬的支持將使三江購物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尤其是在如何保持業務穩定和盈利能力方面。
“盒馬與三江購物的合作類似於授權經營或特許經營的模式,即盒馬授權三江使用其品牌、體系和供應鏈進行門店運營。”連鎖產業專家、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當前三江在寧波開設了多家盒馬門店,該合作曾對三江購物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形成正向貢獻。
“合作終止後,短期內可能對三江購物的業績產生一定影響。”文志宏指出,公告發布後三江購物股價下跌,也反映出市場對這一事件的反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江購物將更多依賴自身的轉型成果和未來戰略來推動發展。
文志宏進一步表示,合作終止意味着三江購物旗下相關門店未來或將無法繼續使用“盒馬”品牌、系統及供應鏈,門店或需以自有或其他品牌重新構建門店體系與供應鏈,“這一轉型雖存在成本壓力,但三江自身具備零售運營能力,完成調整並非全無可能。”
在他看來,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即盒馬方面未來或考慮將這些由三江運營的門店整體收回、併入自營體系,“若成行,也不失爲一種較爲穩妥的解決方式。畢竟盒馬仍有進一步擴張計劃,這種整合路徑也存在一定可能性。”
此次三江購物與盒馬“分手”,不僅是一次合作關係的終止,也標誌着那場轟轟烈烈的新零售實驗正逐漸走向尾聲。
後阿里週期
事實上,三江購物自身也在探索新零售路徑。在與盒馬的合作過程中,三江購物的新零售之路經歷了探索、擴展到穩定的週期。
2019年起,三江購物啓動了“快速轉型,三年升級”的新零售戰略計劃,目標是三年內將公司從傳統的社區平價超市轉型升級爲新零售的社區生鮮超市。
時代週報記者獲悉,爲實現這一目標,三江購物在門店數字化改造、商品結構、生鮮供應鏈和數字化運營等方面同步發力,並藉助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經驗和技術支持,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和供應鏈改造。
三江購物2019年年報披露,當年有15家門店達到“新零售1.0”改造標準。此後,門店改造範圍進一步擴大,到2021年底共計144家門店完成了新零售1.0升級,完成比例爲71%。
走過新零售1.0階段,三江購物開始將重心轉向內部能力的構建。
2022年初,三江購物宣佈其第一階段的新零售轉型已基本按計劃完成。這一年,三江購物開始實施第二個“三年發展戰略”,明確將戰略重心從門店業態升級轉向“全公司數字化1.0”建設。
與此同時,公司戰略節奏亦發生變化,門店擴張節奏趨緩。
2022年以後,三江購物的門店網絡並未在新零售旗號下進一步快速擴張,反而趨於穩健經營。以2024年前三季度爲例,三江購物新開門店爲0,同期關閉了2家虧損或不達標門店。
如今,三江購物的第二個“三年計劃”也即將走入尾聲,但合作方面卻遇到變數。此次與盒馬合作的終止,無疑是三江購物發展路徑上的一個關鍵拐點。
隨着盒馬的撤出和阿里持股比例的持續下降,三江購物由此進入後阿里週期。而在這個新的週期中,流量紅利和資本光環並不是支撐零售企業的核心。對於三江購物而言,從曾經“被賦能”的角色中走出,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將成爲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作者: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