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抗戰採風行 兩岸共築民族魂

連橫紀念館。(周聖浩攝)

「回眸抗戰史 共築民族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80週年兩岸媒體採風行」8月6日在杭州啓動,20多位來自兩岸的記者及臺青自媒體人赴金華義勇隊紀念館、永康方巖,杭州受降紀念館、連橫紀念館等地採訪。

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80週年。主辦方浙江省兩岸融媒體代表在啓動儀式上回顧中華民族在抗戰中的浴血奮戰,以及臺灣同胞爲民族解放與臺灣光復付出的巨大犧牲與不懈抗爭。浙江省臺辦副主任周晁利、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金波、杭州臺協常務副會長林佳燕等出席儀式。

來自臺灣的自媒體創作者金立軒表示:「踏上這片承載厚重歷史的土地,心情格外激動。作爲年輕一代,我們有責任去了解、去講述這段兩岸共有的抗戰歷史,讓更多同齡人認識到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在這次採訪中,兩岸媒體人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去記錄去傳遞所見所聞,深刻闡釋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厚民族精神。

金華篇:血脈相連的歷史見證

8月7日,採風團隊來到金華,劉英烈士陵園、巖下老街、金華烈士紀念園、臺灣義勇隊成立舊址、萬佛塔等地,成爲他們觸摸歷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實地課堂。

在永康方巖,劉英烈士37歲英勇就義的故事「赤心獻革命,決然無返顧」文字似乎有了溫度,革命者的熱血躍然眼前。巖下老街古樸的石板路與斑駁老牆,承載着抗戰歲月,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金華酒坊巷84號的青磚小樓,是臺灣義勇隊的誕生地。1939年2月22日,這支由臺胞組成的隊伍,在大陸戰場與同胞同仇敵愾、共禦外侮,成爲兩岸抗戰歷史的重要篇章。館內詳實資料與歷史場景復原,讓人深切感受到「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真諦。臺青林金凱威憶及外祖父抗戰經歷,感慨「只有瞭解歷史,才能看懂未來。」

夜幕下的萬佛塔,俯瞰兩岸燈火輝煌,昔日戰場化作盛世華章。塔頂銅鐘上的「國泰民安」,彷彿穿越時空,觸動着每一位採風者的心絃。

杭州篇:鋼鐵與文化的心橋

採風團隊隨後來到杭州,錢塘江大橋在抗戰中多次被毀又重建;連橫紀念館展現了史學家連橫的畢生功績─保存臺灣歷史文獻、着就《臺灣通史》,弘揚中華文化。臺灣媒體人感慨:「連橫先生用筆構築文化之橋,讓我們看到文化認同是兩岸最深沉、最牢固的聯結。」

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最終象徵,則在杭州富陽受降紀念館得到具象呈現。展館裡每一件展品、每一張照片,都講述日軍侵華暴行與浙江民衆浴血奮戰的歷史。金立軒感嘆:「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是全體中華兒女用巨大犧牲換來的,我們必須銘記歷史。」

富春篇:圓夢與共繪未來

採風行終點站富春江畔的公望兩岸圓緣園。這座以元代畫壇宗師黃公望命名的園區展廳展示了近年來兩岸藝術家以《富春山居圖》爲靈感創作的書畫作品。一臺灣青年說:「想到《富春山居圖》歷經分離終得合璧,更感受到中華文化是共同的根脈和靈魂。」大陸記者表示:「從抗戰烽火到藝術交融,這是一條從共禦外侮到共築文緣的精神長廊。」

夕陽下,富春江面波光粼粼,爲期四天的採風行落幕。這一路,追尋民族記憶、感佩先輩精神,兩岸青年從血火淬鍊的抗戰歷史走來,內心百感交集。(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