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護師超專業!防感染技術獲國際認證 助人工造口癌友圓潛水夢

▲腸癌男子帶着人工造口到蘭嶼潛水,完全沒有發生感染。(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一名27歲男性熱愛運動,3年前確診大腸癌第3期,開刀切除25公分的腫瘤後,因手術傷口接近低位直腸,必須依賴人工造口,但他心繫潛水夢想,於是和專家討論預防感染機制,仍前往蘭嶼潛水,最終開心完成夢想,且沒有發生任何感染。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國際傷口造口師吳佩芳表示,爲完成個案心願,行前多次討論解決方案,最終選用防水性能較佳的造口裝置,並建議活動前1~2小時避免大量飲食,且穿着連身遮蔽式泳衣或高腰泳褲,同時搭配防水貼片以加強固定。

吳佩芳指出,爲避免溼氣影響黏性,她提醒個案下水前須更換新造口袋並排空內容物,且須避免彎腰等大幅動作,而個案也遵循建議,最終得以7天內在蘭嶼下水6次,不僅玩得盡興,也沒有發生感染。

獲得國際傷口造口師認證的吳佩芳,最初是在門診見到造口病患皮膚損傷嚴重,但院內缺乏專職護理師協助,於是決心轉任專責角色,憑藉12年臨牀經驗,及醫學中心2年訓練與考覈,順利於2024年取得傷口造口、失禁護理師國際級雙認證。

吳佩芳表示,她專精於術前規劃與造口定位,會依照病人的身體狀況、生活型態、衣着習慣等,協助醫師進行最佳造口位置規劃,減少術後併發症如造口滲漏、皮膚損傷等。

此外,吳佩芳指出,低位直腸切除患者在適當情形下可透過提肛運動與核心肌羣訓練,加強術後恢復效果,而專業的傷口造口護理可大幅降低併發症,例如造口周圍皮膚炎、壞疽、凹陷或脫垂,減少再住院率,降低醫療成本,並促進病人自我照護能力。

吳佩芳強調,患者術後的衛教與心理調適同樣重要,造口病人常因焦慮、羞恥感而自尊受損,透過護理師的衛教與支持,更能協助其重建自信。

▲獲得國際傷口造口師認證的吳佩芳,用專業協助癌友圓夢。(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