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家飯搭子滿意的餐廳,有多難?

快到新年,北京寶媽徐麗正爲挑選年夜飯餐廳發愁。家裡有老人,菜的口味不能太重,小孩的營養健康也要有保證。

上海工作的白領何潔瓊週末要給朋友過生日,爲了找到一家口味不錯,還能拍照出片的餐廳,她幾乎快在小紅書和大衆點評住下了。

圖/豆瓣小組“我不會XX|我的人生新手村”

“但凡超過兩個人吃飯,這件事就會變得很難。”許多人忽略了,選餐廳是一個需要經驗積累,反覆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在這條帖子下面,老江湖們給新手村小白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同事聚餐可以火鍋、燒烤;

跟領導吃飯點菜不能太油;

要方便夾,青菜要選放久了也不容易變色的。

爲什麼找一家“飯搭子”滿意的餐廳竟然這麼難?

吃飯這件事,其實是情緒晴雨表?

民以食爲天,吃飯就是爲了補充能量。雷打不動的一日三餐,是機械運轉的規律。

但人類並不是機器,而是有情感的物種,所以吃飯這件事也變得講究和花哨起來,可以延伸到無數種場景和意義。看似只是選一家餐廳,背後卻是人情世故的道理。

盧比情緒不好的時候特別想吃辣,出門點酸菜魚、口水雞和烤魚,都會勾選“加辣”的選項,彷彿吃辣帶來的痛覺能蓋過不愉快的心情。

圖/受訪者提供

江米在大學時常常和舍友一起點外賣,六個人坐在宿舍的墊子上,分享同一盒炸雞和滷味。畢業後,他到店裡吃了以前常點的口味,卻覺得味道大不如前了。

食物作爲一種介質,能轉移人的不良情緒,也能在心情好的時候錦上添花,增強幸福感和愉悅感。當代人越來越注重心理健康,也就更加看重吃飯與情緒的聯繫。

“乾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是有科學依據的。從中醫理論來講,主情志的是肝。肝氣壓抑不舒,橫犯脾胃,稱爲肝氣犯胃,就會引起食慾不振甚至噁心嘔吐。

有時緊張焦慮的狀態,在飲食上還可能是另一種表現。脫口秀演員山河曾提到“情緒性進食”,我們迫切想要吃東西,並不是生理上的飢餓,而是爲了彌補情感需要,緩解情緒壓力。

一頓好飯的重要性就此凸顯,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是關係的粘合劑,也是情感的撫慰器。隨着餐飲行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人們對餐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不僅要食物好吃,還要服務周到,場景創新,能滿足顧客的情緒價值。

爲情緒買單,值不值自己說了算

情緒消費,在長輩看來是冤枉錢,卻是年輕人的“續命錢”。

午餐吃12元的盒飯,卻捨得花20元喝奶茶;平時花錢摳摳搜搜,一出手就是千元的演唱會門票。這些矛盾的消費行爲,背後無不是情緒的驅動。

《2024年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情緒成爲年輕人消費決策的新熱點,近三成受訪年輕人會因爲情緒價值,療愈身心而進行消費。

在社交平臺,越來越多人在關注內心情緒。小紅書“療愈”話題瀏覽量21.7億次,相關筆記爲132.5萬;“情緒”話題瀏覽量28.4億次,用戶共發佈了87.4萬筆記。

圖/小紅書截圖

大學生吳迪認爲,情緒消費帶來的是生活的正向反饋,就像小時候家長說考試要穿耐克,高考前吃必勝客,新年戰靴買Vans,因爲Vans如意。

中國人的傳統是注重好意頭,年輕人更是格外相信“玄學”。B站2024年度彈幕是“接”,每當視頻有好事發生,用戶會主動發彈幕,接考試上岸、接暴富、接好運、接表白成功。從被動接受長輩的祝福,到主動爲自己求好運,年輕人心理的轉變,是自主意識增強,希望重新掌控生活的體現。

龐大的情緒需求,爲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其中餐飲行業率先打了頭陣。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總結道,“餐飲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就是情緒價值,就是不冷漠,就是人情味兒”。

海底撈靠服務出圈,最擅長給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表演拉麪、唱生日歌、跳“科目三”,這些花式整活的增值服務,被顧客認爲是品牌把自己放心裡的表現。

每當路過西貝門店,小孩總會被門口架子擺放的氣球吸引。如果說海底撈是大學生的快樂老家,西貝就是屬於小孩的開心樂園。少有人知的是,西貝不僅有精緻的兒童餐,還有小孩專屬的識字菜單,以繪本的形式教小孩識字點菜,“讓孩子把第一次點菜的經歷留在西貝”。此外,西貝還會貼心地給小孩準備塗鴉紙和寶貝圍兜,讓他們可以邊玩邊等上菜,也不怕弄髒衣服。

西貝兒童識字菜單。圖/楓葉攝

餐飲業流傳着一句話,二流餐廳研究產品,一流餐廳研究顧客。人們到店裡吃飯,爲的不只是熱氣騰騰的飯菜,還是爲了感受溫暖,重新找到人與人的連接。

做小孩哥小孩姐喜歡的餐廳

在情感連接中,小孩的情緒也許是最捉摸不定的。徐麗有時會感慨,“如果孩子的情緒好了,可能整個家庭都好了”。

現在的小孩越來越不好糊弄了,兒童餐的變化趨勢就是例證。在中國,兒童餐的鼻祖也許是舶來品麥當勞,給兒童提供的開心樂園餐以漢堡爲主食,蘋果片當小食,把汽水換成牛奶和果汁,再隨餐附贈一個兒童玩具。

但如今,這種簡易版的兒童餐已經不能滿足小孩和家長的要求。“能有機不普通,能天然不添加,能現做不預製”,這是兒童餐領先企業西貝的標準。

據《2023年中國兒童餐食行業研究報告》,2022年兒童食品市場規模爲3623.57億元,有望於2025年突破5000億元。中國產業中心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兒童消費市場規模每年約爲3.9萬億元至5.9萬億元,其中八成以上的中國家庭結構中,兒童相關開支佔據了家庭總開銷三成以上比例。

映射到市場,九毛九、蔡瀾點心、海底撈、眉州東坡等品牌陸續上線兒童專屬套餐。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給“小孩哥小孩姐”的兒童餐將成爲餐廳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兒童餐賽道,西貝是較早入局的企業。八年前,西貝首次推出兒童餐,並使用無添加味精和環保稻殼餐具。後來西貝兒童餐不斷迭代升級,注重科學營養搭配,並將莜麥、牛奶、西藍花等食材升級爲有機食材,還計劃推出分齡兒童餐,照顧低齡寶寶的需求。

一份香烤雞翅兒童餐,餐具爲食品級硅膠材質。圖/楓葉攝

在業內人士看來,西貝天然有做兒童餐的“基因”,西貝的西北菜主打“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穀雜糧”,符合孩子日常飲食中所需的優質營養。2024年,西貝拿到了“服務家庭顧客超2億人次”和“專業兒童餐累計賣出超4000萬份”的認證,可見“衆口難調”也不是不能“調”,不少孩子和家長們已經在這裡找到共鳴。

着眼未來,賈國龍在新年賀詞中指出,2025年要全面升級兒童餐,把更好的給孩子。近日,西貝旗下主品牌logo已由“西貝莜麪村”改爲“西貝XIBEI”,品牌定位也從西貝民間菜餐廳轉爲家庭歡聚餐廳。除了兒童餐的食材更專業,西貝還會推行“食育”和“食娛”的理念,通過舉辦親子廚藝課堂、寶貝生日會等活動,增強孩子與父母的情感聯繫。

品牌煥新背後,體現的是西貝爲家庭服務、提供專業兒童餐的信心和決心。“兒童餐帶來的家庭帶娃吃飯消費場景、家庭聚餐的歡樂場景,是西貝打造的護城河”,賈國龍表示。

“如果愛的行動沒有增加,一切都不會改變”,而西貝的“愛”就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行動中,流轉在一個個鮮活的人之間。

作者:楓葉

編輯:馬敏

頭圖設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