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改革進展和效果如何?國家發展改革委迴應
中國網財經8月29日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於8月29日召開8月份新聞發佈會。以下爲問答實錄:
記者:招投標市場秩序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但是部分亂象受到企業廣泛關注。去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請問一年多以來,招投標改革的進展和效果如何?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
招標投標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正如您提到的,招投標領域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了資源要素有效配置、損害了公共利益。去年以來,針對交易壁壘難以破除、交易程序不夠便利、違法亂象隱性變異、市場秩序不夠規範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認真抓好《關於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落實,加快推進招投標制度機制改革,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抓制度建設,招投標規則進一步優化。具體包括“三個新”。實施評標專家管理“新國標”,修訂出臺評標專家管理辦法,加強專家全週期管理。制定中央企業採購“新指引”,印發規範中央企業採購管理的指導意見,推動中央企業以性價比最佳、全生命週期綜合成本最優爲目標實施採購。明確公平競爭“新標尺”,落實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修訂廢止違反公平競爭的政策文件500餘件,着力破除招投標領域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所有制歧視。
第二,抓數智賦能,招投標效率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在流程上,推行“陽光交易”,全面實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今年1—7月,發佈招標計劃公告12萬件,提前公示招標文件4.8萬件。在方式上,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開展智能評標、圍串標識別和招標文件合規檢測,推廣遠程異地評標和“雙盲”評審改革,也就是評標專家“盲抽”、技術標“盲評”。今年1—7月,開展遠程異地評標4.2萬次,同比增長27.3%;實施“雙盲”評審5.3萬次,同比增長32.5%。在交易服務上,搭建移動數字證書(CA)“一張網”,統一全國各地區數字證書標準,企業跨地區投標時不再需要“投一個標換一把鎖”。今年1—7月,開展異地CA互認25.3萬餘次,數字證書使用成本降低約50%。
第三,抓行業治理,堅決打擊違法行爲。對於投標人,重拳整治圍串標活動,及時向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違法犯罪線索,打掉一批職業犯罪團伙。對於評標專家,嚴厲打擊違規評標活動,組織全國評標專家清理,2024年以來,已將3.8萬名違法專家清理出庫,各地專家庫中已查實的違法專家全部“清零”。同時,公開曝光典型案例,發佈串通投標犯罪的代表性案例,曝光各類招投標違法犯罪案件近2000起,形成有力震懾。
一年多來,招投標改革穩步推進,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招投標更加積極。今年1—7月,工程建設領域中標民營企業達36.6萬家,同比增長11.9%;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佔比達76%。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推進招標投標法修訂,完善招標人主體責任落實、招標代理機構管理等制度機制,推廣全國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和專家庫共享技術標準,有序拓展招投標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強化監管機制創新,加大突出問題治理力度,推動招投標市場繼續朝着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
翻譯
搜索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