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如何保證信息安全?國家發展改革委迴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信用信息,往往涉及隱私或較爲敏感,如何確保這些信息的安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今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回應稱,保障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非常重要,是做好信用工作的底線要求,將重點從3個方面抓好這項工作。

首先是健全信息安全制度。李春臨提到,有關部門將始終堅持“最小、必要”的原則,嚴格限定公共信用信息範圍,嚴禁超範圍採集信息,嚴禁將非信用信息和隱私信息納入信用評價,持續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授權使用制度,明確要求查詢或使用未公開信息時,均需取得信用主體的授權。“我們將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權責任追究制度,將信息處理各環節的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處置機制,確保信息安全管理無死角。”

其次是提升系統安全水平。李春臨介紹,根據要求,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均需要達到與重要信息系統相匹配的中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認證,嚴格各項安全防護標準,對信用主體的隱私敏感信息起到系統保護作用,堅決防止信息不當泄漏。

此外,還要強化技術支撐保障。“我們已經將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應用於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中,大力推廣‘數據可用不可見’理念,降低信息泄漏風險。同時,我們也將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動關鍵數據上鍊,實現數據加密處理和流程可溯。”李春臨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