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旅攬閱®售樓處 |招商中旅攬閱官方發佈:樓盤最新測評

預約方式

二、預約須知

三、看房流程

四、交通指引

五、溫馨提示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聯繫您的專屬置業顧問:招商中旅攬閱售樓處電話:[4008569058]

期待您的光臨!

400萬級閔行品質紅盤

上師大附屬九年制一路之隔

東川路越江隧道+奉賢線+瑞金醫院

「招商中旅·攬閱」

建面約96-135㎡3-4房

總價約420-620萬

臻席遞減中,錯過再無

看房找我更多優惠

【招商蛇口】

百年央企招商局集團旗下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板塊的旗艦企業,秉承“美好生活承載者”理念,業務覆蓋全球逾百個城市和地區,服務超千萬客戶,以高質量的產品品質和領先的服務水準深受信賴。深耕上海20載,招商蛇口布局璽系、璀璨系等多個精品之作,榮登年度上海房企全口徑金額、權益銷售金額及操盤面積排行榜第一位。

【中旅地產】

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地產開發運營業務模塊,是國務院國資委確認的以“房地產開發和運營”爲主業的16家中央企業之一, 定位於“有特色、高品質”的城市地產開發商。以爲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好的居住生活體驗爲使命,以成爲滿足城市居民生活消費需求的地產開發商爲願景,以“善築人生旅程”爲品牌理念,聚焦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區域,精選佈局長江中下游、成渝城市羣。

作爲2024全新生活力作品,招商中旅·攬閱是招商蛇口聯合中旅投資在上海打造的首個攬閱。招商蛇口深耕上海20餘年,再度深入理解這座城市青年的內心需求,基於璽系、璀璨系、公館系等多個紅盤產品力沉澱,爲更多想融入上海,安家上海的城市精英打造全景生活。近享商業、公園等全景式生活配套,感受平移都心的精緻生活場景,發現顏值美學並存、設計精研打磨的居住空間,100%全精裝,4.3萬/㎡驚喜聯動價,共鳴每一個與城共進、更懂生活的美好閱見者。

戶型分佈↓

戶型鑑賞↓

板塊配套

項目位於閔行浦江鎮板塊,閔行區東南部,黃浦江東岸,是“一城九鎮”中離市中心最近的新城鎮,8號線與盧浦大橋更進一步拉近了浦江鎮與市區的距離,區位優勢爲浦江鎮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根據 黃浦江兩岸地區發展“十三五”規劃 ,浦江板塊將打造低密、生態的住宅環境,是濱江地帶少有的宜居住宅區,將發展爲全市宜居示範區域!

在2035規劃中將浦江鎮定義爲閔行中心城區,打造“一廊三帶三心”空間佈局,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及完善配套定義爲“生態宜居板塊”以及生態創新研發服務中心。

浦江第一灣 世界科創生態灣區

項目佔據浦江核心價值地塊,黃浦江-大治河-金匯港三水交匯灣區,承接浦江第一灣-大零號灣戰略利好,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海派特色、高點定位”進行規劃,打造世界級濱水區。到今年底,高新技術企業達600家以上,估值億元以上企業70家以上,上市企業達10家以上,至2035年將形成萬億市值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羣,成爲上海科創中心重要策源地。(數據來源:2023年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

濱江1.0時代——陸家嘴,世界級金融中心崛起

濱江2.0時代——前灘,世界級中央公共活動區

濱江3.0時代——浦江第一灣,世界科創生態灣區

交通配套

公共交通:

閔行42路,浦江13路可抵達8號線沈杜公路地鐵站。

奉浦快線(BRT)從魯南公路站約6分鐘可到沈杜公路8號線地鐵站(已通車)7站抵達前灘東方體育中心,全線與14條軌交線換乘,近享BRT快速公交,通達全上海。

地鐵奉賢線:西側距離奉賢線魯南路站約500m(規劃中)

自駕交通:

「三橫路網」外環高架、南北高架、申嘉湖高速、大葉公路,自駕快速抵達全城,高速通達江浙滬。

「三縱路網」浦星公路、虹梅南路高架、三魯公路,接駁前灘、人民廣場、靜安寺、徐家商圈。

奉賢線↓

東川路越江隧道↓

商業配套

項目距離萬達廣場直線僅約400米。

教育資源

項目西側就是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閔行實驗學校,周邊還有上海市閔行區浦匯小學、浦江第三小學等。(期房不承諾學區,以後期主管部門劃分爲準)

醫療資源

周邊三所三甲醫院,保障家人健康

項目北側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區,三甲)、復旦大學附屬五官科醫院(浦江院區,三甲),自駕約20分鐘。

未來紫竹板塊還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閔行院區,三甲),東川路越江隧道通車後通行也十分便利。

生態環境

項目距離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浦江郊野公園僅約2.5公里。

郊野公園總面積約15.29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世紀公園,並擁有約5.3公里黃浦江岸線資源,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招商中旅攬閱售樓處電話:[4008569058]

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爲我國重要的住房保障體系,正迎來一系列重大調整。2025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財政部、人民銀行發佈《關於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公積金繳存比例、提取條件、貸款額度和互認互貸等方面推出多項改革措施,惠及全國3.5億繳存職工。這些調整旨在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更好地發揮其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功能,讓更多職工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住房福利。

據住建部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實際繳存職工人數達到1.65億人,覆蓋超過四成城鎮就業人口;累計繳存總額已超過20.7萬億元,2024年新增繳存2.6萬億元。這一龐大的資金池爲繳存職工提供了穩定的住房支持。住建部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爲2.35萬億元,惠及約387萬戶家庭,平均每戶獲得貸款約60.7萬元,比商業貸款平均節省利息支出約18.2萬元。

2025年公積金新政主要有四大亮點,將給繳存職工帶來實質性福利。這些調整直擊當前公積金使用中的痛點,在保持制度穩定性的同時,推動了公積金功能的優化和提升。

第一項福利:繳存比例上限提升至15%,職工賬戶資金增加。根據《通知》,單位和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上限由原來的12%調整至15%,爲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更大的繳存空間。住建部測算,如果月薪1萬元的職工,單位和個人繳存比例從12%提高到15%,每月將多繳存600元,一年可多積累7200元公積金。

這一調整對高收入羣體尤爲有利。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高收入白領的月薪普遍在2萬元以上,繳存比例提高後,每人每年可多積累1.44萬元以上的公積金,相當於多獲得一筆"無息貸款"。更爲重要的是,公積金繳存享受稅前抵扣政策,多繳存還能合法減輕個稅負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測算,年薪30萬元的職工,繳存比例從12%提高到15%後,每年可額外減少個人所得稅約1800元。

中國建設銀行住房金融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平均繳存比例爲10.6%,約有31%的企業已達到12%的上限。此次上限提升,預計將有約四成企業會相應調高繳存比例,惠及約5100萬職工。

第二項福利:異地購房提取便利化,取消戶籍限制。新政在公積金異地提取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明確職工在繳存地以外城市購房,可以在購房地直接提取公積金,不再受戶籍限制。這一改變直接解決了"錢在甲地、房在乙地"的使用障礙,大大便利了新市民、青年人等流動人口的住房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流動監測數據,2024年全國流動人口規模達到3.76億人,其中有住房公積金繳存的約佔26.3%,約9880萬人。這些人中,有73.6%在工作地以外的城市購房,此前往往面臨公積金難以使用的窘境。新政後,預計2025年將有約280萬戶家庭因異地提取便利化而受益,平均每戶可多使用公積金約12.5萬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司長在政策解讀中表示:"異地購房提取便利化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將有效破解公積金'錢隨人走'的難題,讓更多異地工作的職工能夠充分享受公積金政策紅利。"

第三項福利:首套房貸款額度提高至80萬元,二套房最高60萬元。《通知》明確,將公積金個人貸款額度與繳存年限、繳存金額掛鉤,對長期穩定繳存且繳存金額較大的職工,可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具體而言,首套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達80萬元(此前多數城市爲60萬元),二套房最高可貸60萬元(此前多數城市爲40萬元)。

這一調整直接增強了公積金的購房支持力度。以北京爲例,按照2025年公積金貸款4.0%的利率計算,貸款80萬元30年期,月供約3819元,比同期商業貸款(假設利率4.8%)每月少還約359元,30年累計可節省約12.9萬元利息。

更加可喜的是,《通知》還明確了公積金貸款與商業貸款的"組合貸"政策,允許職工在公積金貸款額度不足時,可申請商業貸款補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數據顯示,2024年組合貸佔住房貸款發放總量的27.6%,平均每筆組合貸中公積金貸款佔比約爲42%。新政實施後,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55%以上,進一步減輕購房者的利息負擔。

第四項福利:全面推行"互認互貸",異地貸款不再難。新政要求全面推行公積金"互認互貸",實現職工在全國範圍內購房時,可以使用不同城市的公積金賬戶申請貸款,且貸款額度可合併計算。這一措施直接解決了流動人口"多地繳存、難以合併使用"的痛點。

根據住建部的統計,截至2024年底,已有217個城市實現了公積金"互認互貸",覆蓋了約65%的公積金繳存人口。此次新政要求2025年底前全國所有城市都要實現"互認互貸",預計將惠及約3500萬有跨城市繳存記錄的職工。中國銀行業協會調查顯示,實施"互認互貸"後,職工平均可增加可用公積金貸款額度約15.7萬元,貸款獲批率提高約11.3個百分點。

除了這四大核心福利外,新政還包含一系列細化措施,如簡化提取手續、優化網上辦理流程、推動數字化轉型等。根據住建部的數據,2024年全國公積金業務線上辦理率已達到76.3%,新政將進一步提升這一比例,目標是2025年底達到90%以上,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職工少跑腿"。

**從歷史角度看,此次公積金制度調整堪稱建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始於1994年,經過30年發展,已成爲支持職工住房消費的重要工具。但隨着城鎮化進程加速和人口流動性增強,原有的制度設計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如地域限制嚴格、使用效率不高、政策協同不足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中國住房金融發展報告(2024)》指出,2023年全國住房公積金使用率僅爲65.7%,意味着超過三成的公積金資金處於"沉睡"狀態。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這一比例甚至低至50%以下。新政的出臺正是針對這些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旨在激活沉睡資金,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公積金制度正逐步向更加靈活、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亞洲其他經濟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CPF)和馬來西亞的僱員公積金(EPF),都允許較高的繳存比例(分別可達37%和24%)和更爲靈活的使用方式。我國此次調整雖未達到這些國家的開放程度,但在保持制度穩定性的前提下,邁出了重要一步。

新政的實施將給不同羣體帶來差異化影響,職工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最優應對策略。對於高收入穩定就業羣體,建議積極協商提高繳存比例至15%。根據中國薪酬網的數據,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年薪30萬以上的高收入人羣約佔就業人口的7.8%,這部分人羣每年可多繳存公積金約2.16萬元。考慮到公積金的低利率貸款優勢和稅收優惠,多繳多得是最優選擇。

對於有異地購房需求的職工,新政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便利。此前異地購房使用公積金往往需要先提取再存入銀行,不僅程序繁瑣,還失去了低利率貸款的機會。新政後,不僅可直接異地提取,還可申請異地貸款,大大降低了購房成本。以一套60平米的住房(假設單價2萬元/平米)爲例,通過公積金貸款而非商業貸款,30年期貸款可節省利息約23萬元。

對於有多地工作經歷的職工,"互認互貸"政策帶來最大受益。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就業流動數據,平均每個城市工作人口中有約18.7%的人在其他城市有工作經歷。這部分人往往面臨公積金賬戶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新政實施後,可合併使用各地公積金賬戶,最大化低利率貸款額度。

對於中小企業員工,尤其需要關注新政中的額度掛鉤機制。《通知》明確公積金貸款額度與繳存年限、金額掛鉤,這意味着穩定長期繳存越來越重要。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員工平均每3.2年變更一次工作單位,遠高於大型企業的5.7年。建議這部分職工即使更換工作,也要確保公積金繳存的連續性,避免因繳存中斷而影響未來貸款資格。

**地方層面的政策響應也值得關注,各地正根據自身情況出臺配套措施。**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率先宣佈,自2025年4月1日起,將單位和個人繳存比例上限提升至15%,並簡化了異地貸款辦理程序,申請材料從原來的12項減少至6項。上海則重點優化了"互認互貸"流程,推出"一表通辦"服務,實現長三角區域內公積金業務"同城化"辦理。

這些地方措施進一步細化了中央政策,但各地執行進度和力度存在差異。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統計,截至2025年4月底,全國已有187個城市發佈了配套實施細則,覆蓋率達到56.3%,預計到年中將基本實現全覆蓋。

政策落地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部分企業對提高繳存比例持謹慎態度,擔心增加人力成本。中國企業聯合會的調查顯示,約有36.5%的企業表示會根據員工意願適當提高繳存比例,46.8%的企業表示將維持現狀觀望,16.7%的企業則明確表示短期內不會提高比例。

對此,部分省市已出臺配套激勵政策,如廣東省推出的"公積金+稅收"雙重優惠政策,對提高繳存比例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浙江省則將公積金繳存表現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鼓勵企業積極響應新政。

網友對新政的反響大多積極正面。網友"小資青年"在社交平臺分享:"我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湖南買房,以前公積金幾乎派不上用場,現在可以直接異地貸款,省了不少利息,真是太及時了!"另一位網友"房奴一族"則評論:"繳存比例提高到15%,每月多交600,一年就是7200,三年就能多攢2萬多,這錢省下來的利息比銀行存款划算多了。"

當然,也有一些質疑聲音。網友"理性思考者"指出:"提高繳存比例固然好,但前提是企業願意配合,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壓力山大,未必會跟進。"這一擔憂確實存在合理性,尤其在當前經濟轉型期,企業成本控制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政策落地可能面臨一定阻力。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此次公積金新政是一次方向正確、力度適中的改革,兼顧了制度穩定性和改革創新性。**尤其是破除地域限制、提高使用靈活性的措施,直接回應了城鎮化進程中人口流動帶來的新需求,體現了政策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作爲公積金繳存者,我們應當主動了解新政細則,積極與單位溝通提高繳存比例,合理規劃住房消費,最大化政策紅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忽視了公積金的"槓桿作用"——通過增加繳存比例,不僅個人多繳存,單位也會相應增加繳存,實際上是在爲自己爭取一筆"額外福利"。以月薪1萬元爲例,個人繳存比例從12%提高到15%,每月多繳存300元,單位也會多繳存300元,一年下來就是7200元的增量,這相當於獲得了3600元的"免費福利"。

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爲我國特色的住房保障政策,正在通過這次改革煥發新的活力。新政強化了公積金"保障基本、兼顧多層次住房需求"的功能定位,既維護了制度的公平性,又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預計2025年全年,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有望突破3萬億元,直接惠及約450萬戶家庭。

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公積金只是住房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完善的住房市場還需要租購併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等配套政策共同發力。期待未來公積金制度能在數字化轉型、資金運用多元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爲城鎮職工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住房保障服務。

你對2025年公積金新政有什麼看法?你所在的城市或單位是否已經響應調整?準備如何調整自己的住房規劃以最大化利用這些福利?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