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旅攬閱售樓處 | 閔行招商中旅攬閱官方發佈:隱藏細節分享

二胎家庭的置換選擇:招商中旅攬閱實地測評

“弟弟出生後,衣櫃裡的小衣服已經堆到了客廳沙發上。” 看着妻子抱着剛滿百天的小兒子,大女兒在旁邊踮腳夠玩具的樣子,我突然意識到:現在住的 70㎡兩房,真的不夠用了。作爲在人民廣場上班的普通職員,我們的置換需求很明確:三房起步,最好四房;通勤時間控制在 40 分鐘內;周邊有優質學校和醫院;總價控制在 600 萬左右。招商中旅・攬閱 96-135㎡的戶型,像爲我們量身定做的選項。

一、爲什麼是浦江鎮?爲什麼是招商中旅・攬閱?

我們的情況很典型:我在黃浦區的事業單位工作,妻子在莘莊做幼兒教師,大女兒明年上小學,小兒子剛出生。現在住的房子在顓橋,70㎡的兩房,每月還貸 8000 元。手裡有賣掉老房子的 300 萬,加上雙方父母支援的 100 萬,總預算 600 萬,貸款 200 萬以內,月供希望控制在 1 萬左右。

選擇浦江鎮,源於通勤的平衡。我坐 8 號線到人民廣場,妻子坐 BRT 到莘莊,這裡剛好在中間點。前幾年帶大女兒去浦江郊野公園露營時,就覺得這片區域環境好,生活節奏比市區慢,適合帶兩個孩子。

看過的幾個板塊各有優劣:顓橋的次新房單價 5.5 萬,100㎡三房要 550 萬,但學區一般;莘莊的老洋房沒電梯,帶兩個孩子上下樓太費勁;周浦的新盤價格合適,但離地鐵太遠。直到在家長羣裡,有位同學媽媽住在浦江鎮,她說招商中旅・攬閱 “96㎡能做三房,135㎡的四房剛好夠二胎家庭”。

二、第一次去售樓處:600 萬預算的 “空間測試”

第一次去是個週六上午,帶着大女兒一起。從顓橋開車走浦星公路,30 分鐘就到,比導航預計的快 5 分鐘。快到項目時,路邊的 BRT 站臺很醒目,妻子說 “以後我上班坐這個,比開車方便”。

售樓處門口的兒童遊樂區救了急,大女兒在那裡玩滑滑梯,我們才能安心看房。保安很貼心,主動幫我們推嬰兒車,還遞來消毒溼巾:“剛擦過,放心讓孩子玩。” 這個細節比之前看的樓盤強,那裡的保安總坐在亭子裡玩手機。

接待我們的銷售小徐是個寶媽,懷裡抱着剛滿週歲的孩子,“我也是二胎媽媽,知道你們需要啥”。她沒先講沙盤,而是帶我們看了戶型模型:“96㎡三房適合預算有限的家庭,135㎡四房一步到位,你們有兩個孩子,我建議看 104㎡和 135㎡的。”

沙盤上的項目被綠色包圍,小徐說 “旁邊就是 5 萬方的市政公園,以後帶孩子散步不用跑遠”。小區容積率 2.2,比我們現在住的小區低 0.8,“樓間距 35 米,低樓層也有陽光”。

價格單上,96㎡三房總價 520 萬,104㎡三房 570 萬,135㎡四房 680 萬。“首套房首付 35%,104㎡的首付 200 萬,貸款 370 萬,月供 1.8 萬。” 小徐算出的數字讓妻子皺了皺眉 —— 超出我們的預算 2000 元。但小徐補充:“公積金可以貸 120 萬,利率 3.1%,這樣月供能降到 1.5 萬。”

三、樣板間實測:二胎家庭的 “空間剛需”

看完沙盤,小徐帶我們去看實體樣板間。路上經過工地,她指着已經封頂的樓棟說:“明年年底交房,比合同早 3 個月,你們剛好能趕上大女兒上小學。”

先看 104㎡的三房。一進門就是 5.2 米的橫廳,大女兒立刻跑了個來回,興奮地說:“這裡能放下我的鋼琴!” 客廳和餐廳連在一起,實測面積 28㎡,比我們現在的客廳大兩倍。南向的陽臺有 6㎡,妻子比劃着:“一邊放洗衣機,一邊種點花草,孩子的玩具也有地方放。”

主臥是套房設計,16㎡的空間放下 1.8 米的牀和衣櫃後,還有餘地放嬰兒牀。“以後帶小兒子睡覺,不用來回跑。” 妻子最滿意獨立衛生間,“早上不用和老人搶廁所”。

次臥 10㎡,放 1.5 米的牀和書桌剛好,大女兒指着飄窗說:“我要在這裡寫作業。” 但小房間只有 6㎡,只能放 1.2 米的牀,“以後老人來住有點擠”,我小聲跟妻子說。小徐聽到了,笑着說:“很多二胎家庭把這裡改成兒童遊樂區,老人來住就用沙發牀。”

廚房是 U 型設計,面寬 2.1 米,兩個人同時做飯不擠。“老闆的竈具帶童鎖,有孩子的家庭都喜歡。” 小徐打開櫥櫃,裡面預留了雙開門冰箱的位置,“比你們現在的小冰箱能裝 twice 的東西”。

接着看 135㎡的四房。多出的 31㎡讓空間豁然開朗,第四個房間 9㎡,剛好當兒童房,放兩張小牀沒問題。客廳 6.3 米的面寬,能同時放下鋼琴和兒童圍欄。“這個戶型的得房率 82%,比 104㎡的高 2%。” 小徐說。但 680 萬的總價超出預算 100 萬,妻子拉了拉我的胳膊:“太貴了,還是 104㎡的實用。”

96㎡的三房我們也看了,雖然總價低,但客廳面寬只有 3.5 米,次臥 8㎡,“以後小兒子長大,兩個孩子擠不下”,果斷放棄。

讓我們驚喜的是精裝標準:科勒的衛浴、聖象的地板、方太的煙竈,都是聽過的品牌。小徐說 “5000 元 /㎡的裝修標準,比周邊的盤高 1000 元”。大女兒在衛生間發現了防燙水龍頭,“這個好,不會燙到手”。

四、周邊配套實測:帶娃家庭的 “便利指數”

“住浦江鎮,圖的就是配套全,帶娃方便。” 小徐的話,我們花了一天時間驗證。

交通出行:從小區步行到 BRT 浦星公路站 5 分鐘,實測 4 分 50 秒。坐 BRT 到人民廣場 40 分鐘,比我們現在坐地鐵快 15 分鐘。8 號線蘆恆路站離項目 1.2 公里,步行 15 分鐘,妻子上班坐 8 號線轉 1 號線,全程 50 分鐘,比現在節省 20 分鐘。

自駕實測到人民廣場 35 分鐘,非高峰時段走南北高架很順暢。但早高峰有點堵,週三早上 7 點出發,花了 50 分鐘,“還是公共交通靠譜”,我跟妻子說。

教育資源:小區對口的上師大附屬中學閔行實驗學校,步行 10 分鐘。我們去學校門口看了看,教學樓是新建的,操場很大,門口的家長說 “老師很負責,作業不多”。旁邊還有浦江鎮第一幼兒園,是市一級,保教費每月 2250 元,比我們現在住的幼兒園便宜 800 元。

大女兒明年上小學,小徐說 “憑購房合同就能入學,不用遷戶口”,這比顓橋的學校寬鬆 —— 那裡要求戶口滿 3 年。

醫療配套:最近的社區醫院在江月路上,步行 15 分鐘,感冒發燒能看。10 公里內有仁濟醫院南院和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都是三甲,開車 20 分鐘。母親有高血壓,每月要去醫院配藥,“比現在方便,不用倒兩趟公交”,她在電話裡說。

商業配套:步行 10 分鐘到浦江萬達廣場,裡面的永輝超市、孩子王、麥當勞一應俱全。週末帶孩子去玩的反斗樂園,單次門票 50 元,比市區便宜 20%。妻子最喜歡一樓的母嬰店,進口奶粉比天貓國際便宜,“以後買尿不溼不用等快遞了”。

菜市場離項目 800 米,早上的蔬菜新鮮又便宜,番茄 3 元 / 斤,比顓橋的菜市場便宜 1 元。賣菜的阿姨說 “很多攬閱的業主來買,說帶孩子方便”。

五、和周邊樓盤的 “性價比 PK”

看房不能只看一個,我們還對比了浦江鎮的三個項目,纔算明白招商中旅・攬閱的優勢。

浦江坤庭:100㎡三房總價 550 萬,比攬閱便宜 20 萬。但小區是 2015 年的,戶型設計老,客廳面寬只有 3.6 米,“放個沙發就沒地方了”。物業也一般,朋友住在那裡,說 “快遞經常丟”。

華僑城純水岸:120㎡四房總價 650 萬,環境好,但離地鐵 2 公里,“帶兩個孩子走路太累”。對口的學校也不如上師大附屬閔行實驗學校,果斷放棄。

仁恆河濱城:110㎡三房總價 620 萬,精裝標準高,但得房率只有 75%,實際使用面積比攬閱的 104㎡還小,“花更多錢住更小的房子,不划算”。

對比下來,招商中旅・攬閱的 104㎡三房性價比最高:總價 570 萬,在預算內;橫廳設計適合帶娃;得房率 80%,空間利用率高;周邊配套全,尤其是學校和醫院,完全滿足二胎家庭的需求。

六、合同裡的 “帶娃細節”

冷靜下來研究合同,發現不少爲有孩子的家庭考慮的條款。

精裝細節:合同裡明確寫着 “所有插座帶安全保護蓋,熱水龍頭防燙設計,陽臺預留兒童遊樂區電源”。這些都是我們沒考慮到的,小徐說 “這是二胎家庭的標配”。

得房率:宣傳的 80% 是 “名義得房率”,實際測量 104㎡的使用面積 78㎡,得房率 75%。“所有樓盤都這樣算,” 小徐解釋,“75% 在高層裡算高的了。”

物業費:3.8 元 /㎡/ 月,104㎡每月 400 元,比現在住的小區貴 150 元。但合同裡寫着 “包含 24 小時兒童遊樂區看管服務”,“以後買菜時,能把孩子放在那裡,放心”,妻子說。

車位:小區車位比 1:1.2,10 戶 12 個車位,“足夠用”。車位售價 15 萬,租金 300 元 / 月,我們打算先租後買,“等孩子大點再買車”。

交房時間:明年年底,比合同早 3 個月,剛好趕上大女兒 9 月入學。合同里約定 “延期交房賠償每天萬分之 0.5”,比一般樓盤高,“國企開發商就是靠譜”,父親在電話裡說。

七、家庭會議的 “現實考量”

買 570 萬的房子,全家人開了三次視頻會才定下來。

母親最關心 “帶娃方便”:“菜市場遠不遠?醫院近嗎?” 帶她去實地考察後,她念叨着 “比顓橋方便,那裡買根蔥都要跑 1 公里”。但聽到月供 1.5 萬,她有點擔心:“壓力太大,要不買 96㎡的?” 我們算了筆賬,96㎡的以後肯定要換,多花的錢夠再買輛車了,母親這纔沒反對。

父親在意 “小區安全”:“有沒有監控?保安負責嗎?” 小徐帶他看了監控室,說 “24 小時巡邏,電梯裡有緊急呼叫按鈕”,他這才放心。

岳父岳母支持買 135㎡的:“一步到位,免得以後換房麻煩。” 但我們不想壓力太大,570 萬的總價,扣除賣掉老房子的 300 萬,首付 200 萬,貸款 370 萬,月供 1.5 萬,佔家庭月收入的 40%,還能承受。

大女兒的意見很直接:“我要那個有大客廳的房子,能放我的鋼琴和玩具。” 她在樣板間的橫廳裡跑個不停,看來是真喜歡。

八、二胎家庭的 “預算賬本”

我們給 104㎡三房做了詳細的預算規劃,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購房成本:總價 570 萬,首付 200 萬(賣掉老房子的 300 萬,留 100 萬當裝修和應急資金),貸款 370 萬,30 年等額本息,月供 1.5 萬。扣除兩人公積金每月 6000 元,實際自付 9000 元,佔月收入的 30%,壓力不大。

裝修預算:15 萬,簡裝,重點改造兒童區:客廳的一面牆做成長城板,方便孩子塗鴉;陽臺隔出 1㎡的寵物角(女兒想要只貓);主臥裝個嬰兒監控,“晚上不用起牀就能看到小兒子”。

生活成本:每月房貸 9000 元 + 物業費 400 元 + 車位租金 300 元 + 生活費 8000 元(兩個孩子的奶粉、尿布、早教班),合計 1.77 萬,佔月收入的 59%,還能存 5000 元應急。

隱性開支:大女兒明年上小學,擇校費預計 5 萬;小兒子的早教班每年 2 萬;兩邊老人輪流來住,每月多支出 1000 元生活費。這些都要從每月存的 5000 元裡出,“有點緊,但能扛住”,妻子說。

九、最終決定:給孩子一個寬敞的家

籤認購書那天,帶大女兒一起去的。她在兒童遊樂區認識了新朋友,兩個孩子在沙盤前玩 “過家家”,說 “以後要當鄰居”。

小徐說我們是 “第 86 位二胎家庭業主”,小區裡有很多和我們情況相似的家庭,“以後能組個寶媽羣,互相照應”。這種 “社羣氛圍”,是之前沒預料到的驚喜。

當然,104㎡的三房不是完美的:小房間太小,只能當遊樂區;月供比預期高;物業費貴。但對我們來說,它能滿足兩個孩子的成長需求,周邊的學校和醫院讓生活有保障,570 萬的總價在預算內,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走出售樓處,夕陽把項目的圍擋染成金色。大女兒指着封頂的樓棟說:“爸爸,那是我們的新家嗎?” 我抱着小兒子,看着妻子眼裡的期待,突然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 給孩子一個寬敞的家,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

至於能不能搖中那 304 套房源中的一套,我們平常心看待。至少我們爲孩子的未來努力過,這就夠了。如果能如願,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在 104㎡的家裡,看着大女兒揹着書包上學,小兒子在橫廳裡學走路,那畫面想想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