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傳承柔道精神 爲運動之城鑄魂

近日,記者在四會市體育中心體育館看到,年輕的柔道選手反覆練習投技,汗水浸透了他們的白色柔道服。這座即將迎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柔道比賽的城市,早已將柔道精神融入血脈。

“柔道不僅代表着積極向上的精神,還包含尊重對手、尊重規則的內涵,這種體育品格在肇慶得到了充分體現。”兩屆奧運會柔道冠軍、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黨委書記冼東妹說。作爲從四會走出的奧運冠軍,她見證了這座城市與柔道運動共同成長的歷程。

今年,十五運會競技組柔道項目比賽和殘特奧會盲人柔道項目比賽都將在四會市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這座以柔道爲榮的城市,正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四方來客。

薪火相傳

科學培育後備人才

肇慶與柔道的緣分源遠流長。肇慶民間自古就有尚武崇德的傳統,其勇往直前、自立自強的地域特質,與柔道運動所倡導的“精力善用,自他共榮”的理念不謀而合。到了現代,肇慶更涌現了冼東妹等一批優秀柔道運動員,爲中國柔道培育後備人才。

從奧運冠軍的誕生到後備人才的持續涌現,肇慶在柔道項目上的成功,源自科學完善的發展體系。肇慶以四會市爲核心,在60多所中小學全面推廣柔道操;14所柔道特色學校建立專業訓練室,並配備LED屏幕、標準柔道墊等設施;部分學校專門開設柔道課,並組建柔道隊,開展針對性訓練。

如今,肇慶柔道的人才培養體系日益完善。僅今年,四會市就組織300多名體育老師參加柔道教練員培訓,並讓14名專業運動員出身的教師走進校園,國家一級運動員葉玉媚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訴記者:“看到孩子們對柔道的熱愛,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肇慶籍柔道運動員登上國內外賽場。十四運會上,來自懷集的盧童娟獲得柔道女子57公斤級金牌。如今,她致力於推廣柔道運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來自廣寧的青年選手劉思敏被選入廣東省柔道隊,並多次在全國和省級比賽中摘下獎牌。一代代肇慶柔道選手薪火相傳,展現了肇慶“柔道之城”的底蘊。

賽事賦能

讓柔道文化滋養城市精神

近年來,肇慶承辦了2019年全國柔道錦標賽、2019年全國柔道大師賽、2024年全國柔道積分賽、“奔跑吧·少年”廣東省青少年柔道錦標賽等一系列高規格的柔道賽事。

這些賽事不僅讓市民近距離感受柔道運動的魅力,更讓柔道文化超越競技本身,成爲滋養城市精神的養分。從專業選手賽前的鞠躬禮儀,到校園裡“沒有第二就沒有第一”的互助訓練,柔道運動所蘊含的尊重、友誼、熱愛等精神,爲肇慶的精神文明建設增添活力。

柔道業餘愛好者丘鵬常帶着女兒去社區裡的柔道館訓練。他告訴記者:“肇慶人對柔道的熱情是刻在骨子裡的,從奧運冠軍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着這項運動。”

柔道爲媒

擦亮“大灣區運動之城”名片

藉助十五運會東風,肇慶正加速“柔道之城”建設步伐。四會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完成了無障礙設施、信息化系統等改造,達到國際賽事標準;肇慶還啓動“選星計劃”,通過微信小程序接受社會推薦與自薦,打通基層人才輸送渠道。

肇慶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柔道爲特色,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舉辦爲契機,全面推動羣衆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讓肇慶真正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

從奧運冠軍冼東妹的輝煌成就,到校園裡孩子們的柔道操;從專業選手的賽場拼搏,到普通市民的日常訓練,柔道已經成爲肇慶最鮮明的體育印記。在這裡,柔道不僅是競技體育,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城市精神。肇慶,這座“柔道之城”,正以柔道爲媒,向全國展示着“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