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非第一人!漢朝「細君公主」比她早70年遠嫁烏孫和親

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北湖跑馬場,上千演員重現兩千年前烏孫迎娶「細君公主」的盛大婚禮。中新社

2005年,在新疆昭蘇縣夏塔鄉境內發現一座墓葬,這個墓葬位於夏特大峽谷谷口,距夏塔古城約7、8公里,墓高近10公尺,底徑40公尺,是烏孫草原中規模最大的古墓之一。考古專家根據墓的朝向以及歷史記載,初步斷定爲細君公主墓葬。

公主之父 原是漢武帝侄兒

細君公主,原名劉細君,人稱江都公主,是漢朝的宗室子弟。細君的父親劉建是江都王劉非的兒子,劉非是漢武帝劉徹同父異母的哥哥。細君公主肩負起和親重任,遠嫁到風俗不同、文化相對落後的烏孫,爲中原和西域的和平相處,做出極大的貢獻。而且,細君公主和親烏孫,要比西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七十多年,比641年入藏的文成公主早七百四十多年。細君公主可說是出塞和親的先驅,有人也稱她是「漢朝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然而,這位偉大的公主,在歷史上卻很少被提及,令人唏噓。

漢代邊患嚴重,以北方的匈奴最具威脅。漢初實行與匈奴和親的外交政策,但匈奴屢次背約,戰事依然不斷。漢武帝繼位後,決意用武,雙方征戰連年,互有殺傷,漢朝損失也很大。此時期烏孫日益強大起來,成爲西域諸國中的頭等強國,儼然與漢、匈奴成鼎立之局。

張騫提議 嫁公主結盟

張騫根據他出使西域的考察結果,審時度勢,及時向武帝提出「結交烏孫」、「令東居故地,妻以公主,與爲兄弟,以制匈奴」的建議,並得到漢武帝的重視和採納。

元封六年(西元前105年),劉細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肩負着祖國同胞的莊嚴使命,踏上遠嫁烏孫的途程。細君公主下嫁的是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漢武帝想以此和烏孫結爲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漢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賜乘輿服御物,爲備官屬侍御數百人,贈送其盛」。細君公主到達烏孫後,獵驕靡封她爲右夫人,隨從工匠爲她建造了宮室,而漢朝每隔一年就會派使者來探視。

然而,孤身一人,嫁到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度,有着語言、文化、風俗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這使得細君公主的生活過得十分苦悶,她曾不無傷感的寫道:

從這首叫《悲愁歌》的詩篇,足以想見細君公主的苦悶與鄉愁了。

匈奴也嫁女 她機智化解外交危機

不但如此,不久後細君公主在烏孫的地位,就發生極爲微妙的變化。因爲,細君到烏孫不久,匈奴也派遣宗室女至烏孫,爲昆莫左夫人,企圖瓦解漢烏聯盟。細君公主當然知道自己遠嫁烏孫的真正目的,更清楚匈奴也派遣公主嫁到烏孫的政治意圖,於是,她在面對着十分微妙、一觸即發的境況時,處變不驚、從容應對,「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王左右貴人」,憑藉她的機敏、練達和真誠,逐步贏得昆莫的信賴和臣民的尊敬,使匈奴的陰謀未能得逞。

圖爲新疆昭蘇縣拍攝的夏塔景區風光,現爲熱門觀光風景區,細君公主墓就在此處。新華社

細君公主很得烏孫王獵驕靡的寵愛,然而獵驕靡此時已是風燭之年、不久於人世了。爲了細君江都公主將來的地位,他有意將細君公主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這樣的想法在中原來說,當然是禽獸不如的亂倫行爲,但在當時的烏孫來說,卻是一種風俗習慣。然而,細君公主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這種風俗習慣,於是她上書給漢武帝,希望能允許她回中原,避免嫁給丈夫的孫子這種醜事發生。但漢武帝回信說:「現在正要對匈奴用兵,不能失去烏孫這個實力雄厚的盟友,妳應該以大局爲重,遵從當地的風俗。」無奈之下,細君只好忍辱含悲的嫁給軍須靡。獵驕靡爲孫子主持婚禮後不久就去世了,而他的兒子早已先他而去,因此,孫子軍須靡繼承了烏孫王位。後來,細君公主爲軍須靡生下一個女兒,由於身體羸弱,心中悲苦,再加上產後失調,與軍須靡成婚一年後,細君公主即病死在烏孫。可憐一代公主就這樣香消玉殞於離家國有萬里之遙的他鄉。

先嫁爺再嫁孫 烏孫生活18年

細君公主在烏孫生活了18年,坐主後宮,先後襄佐兩朝,通權達變而不失禮法,風儀所向,舉國欽服。細君死後,漢朝又以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遣嫁軍須靡,繼續保持兩國的聯盟。西元前72年,匈奴惱怒烏孫親漢,出兵攻襲。烏孫遣使向漢朝求援,漢發兵十五萬騎,分五路進擊匈奴。烏孫昆莫親率5萬騎從西方攻擊,成合擊之勢,匈奴受重創,勢力轉衰,自此漢朝北方獲得和平與安寧。作爲漢烏聯盟的奠基人,細君公主對於漢烏之間和平友好相處的貢獻,可與日月爭輝,應該永遠被後世子孫所銘記。

唐朝詩人戎昱曾作過一首《詠史》:

《消失的古國: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圖/大是文化提供

是呀,「計拙是和親」,漢武帝這個以英明神武自詡的皇室,將一國之大事託付在一個小小的女子身上,這似乎也使人不免有所非議。另外,據說細君公主的父親因謀反而被誅,全家除了年僅五歲的細君外,都遭到殺戮。而後細君就被漢武帝以「罪臣之女」的身分養在宮中,後來又令其遠嫁烏孫。而且,本來漢家皇帝在和少數民族政權和親時,都是令地位低下的宮女冒充金枝玉葉的公主去和親的,而細君這個具有皇室血統的人,受命遠嫁烏孫,不知是不是因爲她的父親曾經謀反過。如果真是如此,漢武帝這個威名赫赫的皇帝,身上就又多了個污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烏孫考古文化中,烏孫古墓葬的圓丘形封土冢和豎穴木槨墓室的特徵,與中原地區戰國至漢朝的墓葬形式大致相同。烏孫墓葬封丘有大、中、小三種,這種埋葬制度不僅反映烏孫社會的階級分化,同時也揭示漢文化對烏孫社會的影響。

(本文摘錄自《消失的古國:考古學家如何發掘歷史上存在、但地理上消失的36個國家》,大是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