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返陸屬正常輪調 學者憂北京反制

新華社駐臺記者趙博在0403花蓮大地震時,赴震災現場採訪。(摘自新華社影音頻道)

《自由時報》點名大陸新華社駐臺記者涉入臺灣電視臺政論節目,甚至指女記者趙博事發後緊急離臺。不過,據瞭解,趙女駐點時間從2月23日至5月22日,屬於正常輪調,完全遵守陸委會的規定。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莊伯仲表示,此事「駭人聽聞、匪夷所思」,希望政府毋枉毋縱,不然極有可能引發陸方反制,到時候倒楣的恐是臺灣駐京媒體。

目前陸委會嚴格限制陸媒一次在臺駐點90天,時間一到就必須離境,多待1天都不行。被點名的新華社記者趙博昨在北京採訪兩岸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晚間發稿報導。文化部也證實趙女在1個月前離境。

莊伯仲表示,綠媒這則新聞用影射的方式指控,雖直接點名新華社記者,但沒說是哪家媒體、哪個節目,反而要跟進報導的媒體去查證,這無助於釐清事實。此外,大陸官媒若有心介入政論節目,不會傻到直接派人介入節目編審會議,這樣很容易落人話柄,「提出指控的一方,要拿出真憑實據,含沙射影不是好事。」

莊伯仲認爲,以新聞學標準來看,應要有當事人的迴應,正反並陳纔算平衡,而不是隻引述匿名消息來源,「單方面的指控,沒有查證與平衡,容易流於被特定勢力利用放話的傳聲筒。」

他並建議,臺灣和大陸是完全不同的新聞哲學,我方要對自己言論自由的制度更有信心。他透露,曾有陸媒記者私下交談時坦言,「來臺前,對臺媒記者流露出的『制度優越感』非常不以爲然,但後來才發現,臺灣輿論百家爭鳴,允許存在各種意見,才瞭解爲什麼臺灣記者有這樣的底氣。」

「春江水暖鴨先知」,莊伯仲表示,兩岸官方升高對抗態勢的情況下,第一線派駐在大陸或臺灣的記者往往是最敏感的一羣,也因被夾在中間受害,這對兩岸正常交往並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