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核電2號機組 裝載首爐核燃料
中國生態環境部11日向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漳州核電2號機組頒發運行許可證。當天16時13分,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漳州核電2號機組開始裝載首爐核燃料,標誌着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爲後續機組臨界、併網發電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新社報導,「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是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已成爲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和當前核電建設的主力堆型。
漳州核電高級工程師王運喜表示,漳州核電是「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發軔之地,規畫建設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華龍一號」核電基地,基地全面建成投產後,每年能提供約6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能夠有效優化福建「北電南送」的電力格局。據估算,其提供的電力可滿足福建南部地區廈門市、漳州市用電總和的75%。
王運喜表示,裝料是將全新的核燃料組件裝入反應堆壓力容器中,是核電工程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也是核電站併網發電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截至目前,漳州核電1號機組發電量達78億度,漳州核電2號機組預計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投產發電。作爲「十四五」期間投產的重點項目,漳州核電1、2號機組投入商運之後,預計每年可提供超20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