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漢: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孝媛)3月9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作了題爲《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的發言。
張廣漢委員表示,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但要清醒地認識到,很多地方沒有把保護放到第一位,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爲仍時有發生,有必要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
爲此,張廣漢委員建議:
一是建立督察制度。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是實現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的制度保障與工作手段。建議進一步加強涉及歷史文化保護各相關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組織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協同推進文物古蹟、古老建築、名城名鎮、歷史街區、傳統村落、文化景觀、非遺民俗等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加快構建大保護格局。文化遺產類型多樣,各類型之間保護要求差異大,要充分發揮各個類型主管部門的作用和專業優勢,監管時要量體裁衣,分類施策,精準用力。
二是完善法律法規。亟需出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地位和責任主體,區分不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求,補充細化監管處罰條款,用最嚴格的法律法規,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文化自信。
三是創新監管手段。加強經費和科研力量支持,全面推進國家、省市聯動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強新技術手段運用,提高“空、天、地、網”實時監管能力。通過數字化等新技術手段,將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存檔,既便於長期保存與研究,也能爲公衆提供全新的文化體驗,還可以有效監督和監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狀況,及時發現並制止破壞行爲。積極發揮公益訴訟作用,暢通公衆參與遺產保護監督的信息渠道,形成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公衆共同監管、共同發揮作用的良好局面。
四是提高全民認識。要進一步通過培訓、宣傳等各種手段,督促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樹牢正確保護觀念,重視歷史文化遺產,重視保護傳承工作;要抓緊推動健全以居民爲主體的保護實施機制,真正讓老百姓成爲文化遺產保護的受益者、參與者和推動者;要善用社會力量,積極培育有志於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提高社會參與度;要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各類企業在落實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來;要加強教育引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要從學校抓起,通過系統設置文化遺產保護課程,讓下一代熱愛國家的歷史,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愛社會主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