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30年報國之路 無愧無悔

國民黨主席選舉18日登場,候選人張亞中到投票所投票。(趙雙傑攝)

我那隱形的翅膀終究沒能飛過大海。我爲臺灣贏得尊嚴與和平的吶喊,穿不透認知短淺的高牆,也抵不過政客煽情的喧囂。這30多年來報國無路,請纓無門的結果,自問也盡力了!既然因緣仍不具足,則我也無悔、無愧!

宋朝大詩人楊萬里說「萬山不許一溪奔」,這真是我此次參選的寫照!古人有「曲突徙薪」的典故,說的是有人看到危險將臨,必須趕快解除禍端,但這種「先知」式的警告,往往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等到危機爆發,噬臍莫及,再來後悔也晚了!但這樣的場景總是在歷史不停循環,人性如此,又能奈何?也難怪杜牧在阿房宮賦的最後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樣的感慨了!

在選舉過程中,我一再反覆提醒:在今天國際地緣政治的推移中,兩岸危機爆發的訊號,已經如此明顯,臺灣頂上堰塞湖潰崩的時間已如此逼近,危如累卵。在民進黨政府已不可能拆除引信的狀況下,唯有本黨還有一點引流拆彈的機會,而這正是本黨的責任與使命。新任黨主席若做不到引流,無法爲這關乎國家存亡的危機按下暫停鍵,那臺灣也只能靜待玉石俱焚或屈服求和!

爲此,我基於數十年所學提出完整方案,可惜的是,畢竟沒能說服大家,我也只能敬謹接受這個事實,併爲臺灣的前程祝禱!如果說這就是共業,那也只能共受了!

數十年來,我關心臺灣的史觀、認同與兩岸未來。從一開始,我就不是把兩岸問題當成研究對象,而是以解決兩岸難題爲職志。也因爲這樣的定位,遂註定了我最後必須以鸚鵡救火的精神、鳳凰浴火的方式,直接投身選舉,來試圖取得解決問題的平臺。

但是現實政治的兇險,對於一個毫無資源與人脈的學者而言,畢竟太沉重了!然而也就因爲對危機的敏感,以及對同胞兄弟的一念不忍,我還是不惜己身,毅然迎向艱險。既然這是我的選擇,所以我無悔,也由於我承擔了,所以我無愧!譚嗣同的絕筆詩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先輩的典型,我欽佩其風徽,也願追隨於一二!

選舉是殘酷的,但也是溫暖的,對於多年以來,陪我走過所有艱險的朋友,我感恩!於我有指教的朋友,我感念!對我個人而言,美好的仗已經打完,我從30多年前爲我所撰寫的大陸政策白皮書,在最關鍵處被李登輝團隊改掉,因而憤然離開陸委會之後,所歷經的各項戰役,雖然大多敗戰告終,但屢敗屢戰,匆匆也已半甲子過去。

此役結束,我終將與歲月和解!王維的老將行說「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茫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也許就是一位百戰歸來的戰士,未來的生活模式吧!不是我不願意,是外在時空已不容我爲「救黨救國救兩岸」再一戰了,也因此,我也只能祝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還能有足夠的幸運,能夠逃過未來歷史巨輪的碾壓!

還好,這30多年來,我已將我的思想形成大量的著作與影音,無論是孫中山思想、中華文化史觀、兩岸和合大論述,它們已屬於社會的公共財。這是我能夠爲大家留下的寶貴資產。

然而,歷史從來都是一個比選舉更殘酷百倍的領域,臺灣的時間窗口已然如此緊迫,如果本黨終於沒能在未來2年內,與對岸就具體的終局解決方案達成某種共識,並且尋求在臺灣落實此一共識,那麼等着我們的,可能不再是「尊嚴的和平」,這就是我想誠懇在此刻對大家說的「伍子胥的預言」!我謹以此一預言向大家道別,謝謝大家,也祝福大家!

(作者爲孫文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