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任代表: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孝媛)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我親身經歷了‘千萬工程’建設給我們山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讓我非常感慨。”

張天任分享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千萬工程”換回了綠水青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裡辦起了不少企業,老百姓富了,但是山禿了,水變臭了,白襯衫晾在外面,晚上收回來的時候襯衫變黑了,上面都沾滿了煤灰。老百姓有的紛紛搬到了縣城,不願意回來住。

“村兩委決定打生態牌,走生態立村、生態富民的道路。我們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髒亂差’整治入手,從投資少、見效快的垃圾分類開始,到改水改廁、村道硬化、綠化亮化。22年如一日,如今的新川村舊貌換上了新顏,綠水青山又回來了。”張天任說。

第二個故事,綠水青山贏來了金山銀山。深化“千萬工程”,要扮靚“面子”,更要做實“裡子”,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村兩委一班人,一腳踩污染“剎車”,關停了十多家落後的石礦和高能耗的企業;另一隻腳加綠色“油門”,通過天能集團的幫助和村企共建,引導村裡的企業融入到新能源的產業鏈裡面去。同時,鼓勵村民發展休閒農業、觀光旅遊、特色民宿,3000人的村子裡面辦起了80多家企業,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還成立了3家強村公司,年營業收入近億元,在這個收入的基礎上,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使“生態優勢”變成了“民生福利”,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第三個故事,石榴抱籽走向共同富裕。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纔是真的富。近年來,新川村和貴州臺江縣的檯盤村、安徽鳳陽縣的小崗村等多個村結對聯建,共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同時,在新川村的80多家企業裡,也有來自32個民族的1780多位少數民族同胞,實現了高質量就業增收。今後,還要與全國多個民族、更多的村結對共建,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享浙江在“千萬工程”和鄉村全面振興等方面的經驗,共同發展、共享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