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曝「前團隊」的評估與李鴻源差10 倍:地方沒能力撤退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赴議會施政報告。(蔡依珍攝)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赴議會施政報告,率先質詢的議員凌濤請市府團隊、議會一起爲赴花蓮救災身亡的「挖土機超人」林鴻森默哀。(蔡依珍攝)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赴議會施政報告,率先質詢的議員凌濤請市府團隊、議會一起爲赴花蓮救災身亡的「挖土機超人」林鴻森默哀。(蔡依珍攝)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赴議會施政報告,率先質詢的議員凌濤關心桃園如何因應複合式災害。(摘自桃園市議會直播網)

桃園市議員凌濤8日質詢時詢問桃園市長張善政,如何因應複合式災害及花蓮光復災害的借鏡,曾任閣揆的張善政直言,馬太鞍溪堰塞湖原是另個團隊監控,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評估撤離規模差10倍,但這數據在潰堤前1、2天才出爐,「地方政府根本沒能力撤離這麼多人!」中央應該協助地方撤離,遺憾最後竟是互踢皮球。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赴議會施政報告,率先質詢的議員凌濤請市府團隊、議會一起爲赴花蓮救災身亡的「挖土機超人」林鴻森默哀,並希望花蓮各地街區儘早恢復原狀,受災戶早日走出傷痛,大家恢復正常生活,他也感謝張善政災後輕裝簡從、當揹包客瞭解災區需求,還有市府團隊馳援的辛苦付出。

凌濤也關切臺灣面臨複合性災害桃園的準備,他指花蓮光復災害竟分成花蓮縣府、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跟國軍前進指揮所3個前進指揮所,質疑分工不合理,以張善政曾任閣揆也有2016臺南維冠救災經驗,詢問中央不是應承擔主動整合的責任嗎?

張善政正色表示,救災第一線應該是地方政府,甚至可以說是鄉公所,上面纔是縣政府,再上面纔是中央政府,但非常大型災害,不管是當年的0206維冠、或是這次的光復,其實地方政府能力有限,尤其像是這次光復鄉公所,根本不可能面對這麼大的災難,所以縣政府要在背後支援,上面更要有中央政府提供協助。

張善政說,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不是縣政府能夠監控的,是農業部林保署的權責,監控資料應隨時讓地方政府知道,以及潰堤撤離規模到底有多大,讓地方政府提前規畫,但據他所知,中央政府找李鴻源教授評估前是另一個團隊評估,李鴻源接手發現撤離規模將近8600人,「跟前面團隊評估規模差很大,差到一個零!」且李鴻源教授評估出來時,已經在潰堤前1、2天而已,短時間要撤離8600人,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能力。

張善政認爲,第一,太晚才知道撤退規模這麼大,第二,這麼大規模撤退,中央政府應該要跟地方政府協同合作,攜手擬定撤離計劃,可惜中央跟地方互踢皮球,真的非常遺憾。

凌濤希望桃園市府團隊面對地震、颱風、豪雨同時發生的「複合性的災害」,都要提前整備、演練、跨局處協調,讓市民更有信心,也讓外界看到桃園在防災的前瞻跟韌性。張善政允諾會更加努力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