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汪小菲被封了,該總結他們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套路了
張蘭、汪小菲母子的賬號已經被抖音平臺被永久封禁;我相信,在其他平臺,就算他們不遭遇同樣的命運,恐怕也會遭遇限流,從而徹底失去“頂流網紅”的地位。這也給他們長達十多年操縱社交媒體、利用流量牟利的歷程,劃上了一個句號。這對飽受爭議的母子的網紅生涯,終於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候。
根據我的觀察,張蘭、汪小菲母子,是最早產生“流量變現”意識,有組織、有計劃地利用社交媒體積累商業資本的傳統行業企業家之一。早在十多年前,汪小菲和大S結婚,就成爲了新浪微博的“世紀事件”,其高調程度堪比當年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的大婚。搜狐的張朝陽因爲“擅自”發佈婚禮現場的圖片,被指責侵犯了“獨家媒體報道權”,還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吵。在婚禮前後,張蘭頻繁接受媒體訪談,保持了極高的曝光率,反而是身爲藝人的大S不太習慣這種社交媒體驅動的曝光模式。
很多人以爲,大S無非是又一位“嫁入豪門”的女明星。可是事實很快證明,張蘭母子通過大S獲得的直接和間接利益,超過了後者從前者得到的利益。如果不是有“大S的老公和婆婆”身份加持,這對母子不可能在賣掉俏江南之後,仍然長期盤踞社交媒體頂流,並且在短視頻時代混得風生水起。汪小菲與大S離婚、打官司,非但沒有影響前者的人氣,反而提供了更多的話題。很多網友都總結過張蘭母子在直播和短視頻當中“消費”大S、對其冷嘲熱諷的案例,在此毋庸贅述。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準確統計張蘭母子通過炒作與大S的關係,獲得了多少流量,這些流量又轉換成了多少商業價值。只需要舉出一個小小的案例:2月6日,張蘭在抖音的最後一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930萬、新增粉絲10萬、GMV超過100萬。如果沒有被平臺掐斷,這場直播的人氣可能還會增長一倍以上。實際上,在被抖音永久封禁之前,張蘭的“俏生活”已經成爲一個冉冉升起的電商MCN。至於“麻六記”的線下生意,當然也得到了互聯網流量的巨大加持,這就更加難以量化了。
雖然張蘭母子對大S的“消費”態度令人不齒,但是不可否認,他們早早參透了在互聯網時代做生意的精髓:流量即價值、流量即資本,傳統資本必須與流量結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在2025年,幾乎所有人都接受了上述觀念;可是在2011年,這種觀念還是相當新鮮的。尤其是在俏江南上市失敗、出售控股權之後,假如沒有此前積累的社交媒體流量,張蘭母子恐怕最多隻能關起門來做富家翁,早已從茫茫商海銷聲匿跡了。
與上面那條精髓同樣重要的第二條精髓是:流量要儘量掌握在自己手裡,企業家要放下身段吸引流量、直面用戶。這一點在十多年前就更超前了,當時但凡有點知名度的企業家都不會樂意做“戲子”;流行的思路是透過專業媒體等第三方與終端用戶接觸。對於張蘭母子而言,當時有一個順理成章的思路,就是讓大S頂在前臺作爲“流量擔當”,自己只負責搭臺子、出主意。
爲什麼沒有那麼做呢?首先,張蘭母子從一開始就不太信任大S,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這一點應該很清楚了。其次,有些微博網友總結的好:大S是電視時代的藝人,雖然站在舞臺上,但並不是直面觀衆,而是隔着電視臺、娛樂媒體面對觀衆;在本質上,大S與終端用戶溝通的方式,與傳統企業家更接近。而張蘭母子天生就是社交媒體的寵兒,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逐漸掌握了操控用戶心智乃至引導平臺熱搜的技巧。因此,在社交媒體上,張蘭母子從頭到尾維持着對大S的“話語權碾壓”,在離婚之後更是如此。在正常情況下,如果是大S本人出現在直播間,其效果幾乎肯定不會比張蘭更好。
附帶說一句,企業家與明星或網紅的結合,在中國並不罕見(名字我就不點了)。在理論上,應該是企業家的資本與明星網紅的流量結合,產生協同效應;可是在實踐中,這樣的成功案例寥寥無幾。究其背後的原因,要麼是企業家本人缺乏這樣的意識或意願,要麼是明星缺乏經營社交媒體的能力或精力。我還想補充一句:在社交媒體充分發展的2020年代,每個人都是演員,企業家自己就是最大的流量;只要他們願意下場,完全沒有必要讓明星充當流量擔當。雷軍、周鴻禕等互聯網企業家的表現,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張蘭母子雖然是企業家流量經營策略的先行者,卻存在一個重大軟肋:相比起頂尖企業家,他們的話題性明顯不足。在俏江南被出售、麻六記不溫不火的情況下,張蘭母子的“自然流量”天然遜於那些真正的頭部企業家——至少沒有人會認爲他們跟雷軍、周鴻禕或何小鵬處於同一檔次。因此,他們必須變本加厲地“消費”大S,藉助娛樂圈的巨大流量撬動自己的槓桿。網友總結的張蘭母子與大S的“纏鬥”歷程,恐怕只有極少數是真正的家務事,大多數都是生意(我指的是前者的生意)。關於大S的任何話題都很容易登上微博和抖音熱搜,這種待遇是一般企業家很難想象的!
純粹站在技術角度看,張蘭母子的話題操控水平很高,隨着時間推移呈現爐火純青的狀態,從而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流量盤子:
這一連串的組合拳,究竟有沒有詳細的臺本,還是主要依靠張蘭母子即興發揮?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把社交媒體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流量生意玩明白了。最近三年,傳統行業尤其是餐飲業哀鴻遍野,企業家紛紛想轉型做直播、做視頻,苦於不得其門而入。張蘭母子則抱到了一棵價值極高的搖錢樹,如果不是大S猝逝於日本,這棵搖錢樹應該還能繼續搖上很多、很多年。
事實上,在大S逝世之初,張蘭母子對其進行“最終消費”、榨乾“剩餘價值”的過程,算得上相當成功了!汪小菲到處發“老婆我對不起你”,第一時間趕赴臺灣並拍攝自己跪在雨中的視頻,在當時都算是加分項。社交媒體明顯呈現割裂態勢,沒有一邊倒地責備汪小菲,某些平臺甚至責備具俊曄多一些。假設張蘭母子稍微低調一點,不要作妖,完全有可能把公衆的怨恨全部導向大S的家人以及具俊曄,自己作爲“悲痛的遺屬”繼續享受流量紅利。爲什麼他們搞砸了呢?還是因爲過於高調,太想吃這波突發流量,貪心不足蛇吞象。具體而言,有三件事情是非常錯誤的:
此時此刻,被永久封禁的張蘭母子恐怕在哀嘆:如果少貪心一點,哪怕稍微收斂一點,讓人看到哀悼的誠意,恐怕這波就能“上大分”而不是被封了。然而,從他們過去多年的表現看,“玩火者必自焚”,“瓦罐難離井上破”,出事是遲早的事。就算不是這次,今後某一天也難逃觸犯衆怒引發的總清算。
前面說過,當初汪小菲和大S的婚禮,在社交媒體的熱度堪比多年前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禮。英國王室在戴安娜猝逝後,一開始的表現也難孚衆望,甚至引發了英國民衆“廢除君主制”的呼聲;此後,王室當機立斷,給予了戴安娜最高規格的哀悼,硬生生地把自己之前丟掉的分拿了回來。雖然這兩起事件的具體背景並不相同,但老牌王室畢竟是王室,餐飲起家的土豪畢竟是土豪。且不討論它們的道德品質,在應對事務的實際手段上,兩者何啻於天壤之別!
至於張蘭母子被封一事,會不會引發大家對抖音、微博等平臺的不信任情緒,乃至爲他們製造更大的監管壓力,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對於具備“社會動員力”的頭部社交媒體平臺而言,每出現一次這樣的爭議事件,就意味着自己的隱性束縛又多了一層,而這種束縛又不可避免地會傳導到所有創作者(尤其是那些以操縱熱門話題博眼球爲核心競爭力的創作者)頭上。這個影響將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我們只有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