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後顧客繼續增加!20年投資老手以東京迪士尼、麥當勞為例:如何尋求股價大漲的訊號?
東京迪士尼海洋對日本人很有吸引力,就算悽風苦雨也是人潮擁擠。 圖/陳志光、遊慧君
作者:渡部清二
商品價格調漲,照樣吸引人潮
請觀察你身邊有哪些人潮聚集的地方、大家都在買什麼東西。但要注意,不是隻要人多就值得關注。人多≠必定有投資價值,接下來我們要學的是如何分辨這之間的差異。
最近,人事成本、原物料和電費等各種費用都在上漲,關於漲價的新聞頻頻傳入耳裡。而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趨勢,着眼於即使漲價了,仍能吸引人潮的商品或店家。
本章的目標,是幫助你將通縮腦轉換爲投資腦。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須掌握「營收」的概念。所謂的營收,可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表示:營收=銷售數量×單價。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一個漢堡售價100日圓,一共賣出300個。這樣一來,銷售數量300個×單價100元,營收就是3萬日圓。
但如果由於原料成本上漲,漢堡單價調漲到150日圓,導致顧客變少,銷量下降至100個,於是100個×單價150元,營收就變成1萬5,000日圓,比原來少了一半。
不過,世上有些東西即使漲價,仍能吸引到許多人。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東京迪士尼樂園。2023年10月,東京迪士尼將成人一日券(一日護照)的價格調漲到最高1萬900日圓。1983年開幕時的票價是3,900日圓,也就是說,40年來票價成長了將近2.8倍。
但儘管多次漲價,排除新冠疫情期間,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入園人數仍呈現穩定成長。這正是關鍵所在。如果只是入園人數(也就是銷售數量)增加,那營收成長只是穩定上升;但當票價(也就是單價)也同步提高時,營收就會加速成長。當一家企業擁有如此強大的營收成長潛力,自然會讓人期待未來的表現,進而推升其股價。
順帶一提,經營東京迪士尼樂園的東方樂園其營收來源,不僅限於門票收入,他們還經營包含飯店、商業設施在內的整個東京迪士尼度假區,以及單軌列車等多項業務。
2024年6月,東京迪士尼海洋(東京迪士尼樂園之外,東京迪士尼度假區的另一個主要遊樂設施)開設了全新園區,主題涵蓋《冰雪奇緣》(Frozen)、《魔發奇緣》(Tangled)、《小飛俠彼得潘》(Peter Pan)等多部人氣電影。新園區開幕後吸引大批遊客到訪,也帶動飯店與商場的營收同步成長。
2024年夏季號的《四季報》中,東方樂園被標註爲「獲利連創新高」的企業,評論更指出:「來客人數大幅增加,客單價也同步上升。」
價格調漲是大漲的訊號
此外,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我們熟悉的速食連鎖店,例如麥當勞與肯德基(KFC)。儘管店家調漲了價格,但由於顧客持續上門,整體營收仍呈現上升趨勢。
以日本麥當勞爲例,熱門漢堡產品「大麥克」的價格自2020年的390日圓,歷經多次調漲後,在2024年1月已來到480日圓,在市中心的門市甚至高達530日圓。4年間漲幅達23%,市中心的門市則是36%。
然而,從《四季報》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日本麥當勞的業績表現相當亮眼。2024年夏季號的《四季報》提到,該企業店鋪數維持穩定(上期淨增加15間)。且透過多次漲價提升客單價,並藉由推出限定商品和強化促銷,增加顧客數量。
該企業既有店面營運表現穩健,儘管因薪資上漲而使人事費用提高、裝修支出增加,仍創下歷年最高淨利。即使價格上漲仍吸引顧客的例子,不僅限於上市公司。第一章中提到的高級餐廳也是如此,即使價格偏高,依然不乏客人上門。
你應該經常看到物價上漲的新聞,而在你對此感到沮喪之前,不妨思考:「這或許是個投資的機會?」、「是否即使漲價,消費者仍還願意上門?」試着用更樂觀的角度看待。
尋找金牛:是否有穩定現金收入
「衝進香菸店。」這是我剛任職於野村證券時,前輩常對我說的一句話。當然,這不是叫我去吸菸的意思。你是否曾在日本的街道上看過「香菸店」?這種賣香菸的店,空間小到只能容納一個人,在我1990年進入野村證券時,還能偶爾看見。
當時,一包香菸的價格約爲200日圓,即便到了2024年,如今常見的紙菸(每包20支)也不過漲到約580日圓。這樣的商品單價,似乎很難獲得龐大的營收。而「衝進香菸店。」這句話,是在提醒我思考事情的根本──看起來生意清淡的小店,是靠什麼支撐下去?
這不僅限於香菸店。還有無論什麼時候去,總是沒幾位客人的咖啡店,或在銀座使用超大空間、看起來極其奢華的壽司店,這些店家都讓人感到好奇:「這些生意是怎麼撐下去的?」
這些案例當中,常見的答案是老闆是出租大樓的業主或企業經營者,把香菸店或咖啡廳當成興趣經營。既然另有本業,且靠本業可以充分賺到錢,因此對於出於興趣經營的店鋪,自然不會太過講究獲利。
因此,「本業是什麼?靠什麼獲利?」也是分析股票時不可或缺的觀點,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練習這種思維方式。
發現金牛
爲了掌握這類商業模式的本質,請記住一個概念,就是「金牛事業」(Cash Cow)。這個詞的英文直譯的意思是「會生錢的牛」,就像乳牛能持續產出牛奶一樣,比喻能穩定創造現金流的事業體。其他類似的說法還有「金雞母」或「搖錢樹」。
前面提到的香菸店或咖啡店能持續經營,正是因爲有其他的事業作爲金牛支撐。而這類金牛,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找得到。
比方說,在日本,你可以搭乘特急列車前往觀光地,但特急列車在平日的旅客並不多。而平日擁擠的通勤電車能帶來穩定收益,或許是支撐營運的金牛事業。甚至,鐵路公司除了本身的主業外,可能還有其他金牛業務。
此外,雖然現在比較少見,不過手機的低價促銷也很類似。業者並非靠賣手機賺錢,而是透過後續長期的通訊費來獲利。這個案例當中,通訊費就是金牛;印表機也一樣,機器本身通常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販售,但後續必須不斷購買碳粉或墨水,而這些耗材纔是真正賺錢的來源。
擁有金牛事業的企業,因爲現金流穩定,也常被視爲值得投資的標的。所謂「金牛」,其實就是擁有穩定現金收入的概念。只要找到這樣的模式,還能應用在「證券化模式」上。
例如,出租辦公室、公寓或物流倉庫,其租金就是穩定的現金收入。此外,飯店或長照機構的住宿費、入住費等,也是穩定的收入來源。這類資產若小額分割後販售給投資人,並根據所持比例分配收益,這種機制就叫做「證券化」。
將不動產資產進行證券化的商品,被稱爲「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簡稱REIT)。除了不動產之外,像是收費高速公路也可以進行證券化操作。
另外,撇開倫理上的好壞不談,部分製藥公司的商業模式也是如此。例如,世上有很多無法根治的疾病。
我曾罹患重度潰瘍性大腸炎,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第一次組閣期間辭職,也跟罹患此病有關。該疾病被列爲「難治性疾病」,至今仍無根治藥物。長年以來的主治醫師曾這麼對我說:「各家制藥公司都在開發潰瘍性大腸炎的藥物,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這種病無法根治,患者必須長期服藥。也就是說,這類藥品未來能一路長銷。」
疾病無法痊癒,但只要藥物能控制病情,患者就會一直購買。換句話說,這種藥物本身也是一種金牛。
本文節錄自任性出版的《差不多開始投資了:明明想開始,遲遲沒行動?28年資歷的股市達人,打破你「不懂」、「怕虧」、「沒時間」心魔,掌握便宜價,從食衣住行找飆股。》
作者:渡部清二
複眼經濟塾代表董事兼塾長。
1967年出生。1990年於筑波大學第三學羣基礎工學類變換工學畢業後,進入野村證券工作。歷任個人投資顧問10年、機構投資人日本股票銷售員12年。
從任職野村證券開始,就會將《四季報》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持續28年以上。截至2025年夏季號《四季報》爲止,總計讀完111本。
2013年離開野村證券。2014年成立四季調查股份公司,就任代表董事。2016年成立複眼經濟觀測所,2018年公司更名爲複眼經濟塾。2017年3月就任一般社團法人人文經濟學執行委員會代表理事。
經常參與電視、廣播及其他媒體的投資節目,並在「四季報ONLINE」網站連載專欄「四季報讀通邁進中」。漫畫《投資者Z》的作者三田紀房,曾在其官網上介紹他爲「世界上最愛《四季報》的男人」。
着有暢銷書《破解四季報,年年找到漲10倍飆股》(大是文化出版)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