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秋期許成爲像爸爸一樣的人
張懷秋傳承父親的樂觀。(鄧博仁攝)
懷秋(右)連兩年成爲金馬男配角入圍的大遺珠,但表現獲評審肯定。(曼尼娛樂提供)
2025第4屆孝親獎官網。
張懷秋父親去年11月在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1歲。孝順的他近日接受《中國時報》第4屆孝親獎訪問,透露他每天都會撥一段時間想念他與父親過去40年相處的點點滴滴,「我真的很謝謝爸爸對我跟家庭的付出,他總是很不吝嗇的不斷給予我正能量。」
最讓他感激的,莫過於父親無條件支持他追逐夢想,給予他的情緒價值和正向看待所有事物的態度。張懷秋坦言,他剛出道時會因爲狗仔、緋聞影響心情,父親當時看着失落的他安慰道「沒關係,被寫就被寫,如果你在演藝圈不開心,那我們不要做,一切都以你的開心最重要」,時常用正能量鼓勵着他。
張懷秋過去經歷長達8年的低潮期,他那時在美國洛杉磯、北京、韓國學習拍戲、上武打課,擔心他萎靡的母親建議他暫時放棄演員夢想,接受上門洽談的主持、歌唱工作。
爸爸是最強大後盾
那段日子裡,父親依然是張懷秋最強大的後盾,繼續支持着他。張懷秋說,「我最近整理家裡找到爸爸給我的紅包,上面寫着『懷秋兒,祝你重見天日』,他鼓勵我慢慢來,等到時機到了,我就可以了」。
自張懷秋有印象,父親總是正向、樂天,帶給身邊人歡笑聲,「他不太管自己形象,也不怕別人嘲笑他,我就想我也要跟爸爸一樣,我希望有我的地方都能夠很開心」。父親的一切都讓他期許着,自己將來成爲人父時,一定要成爲一樣的父親。
他說,相較父親的寵溺,母親在教育方面比較嚴苛,尤其注重他們三兄弟的禮儀。除了基本禮貌,母親不讓他們用「你」稱呼長輩,在作東的餐桌上不能在賓客面前說自己吃飽、不行夾取最後一塊食物等。在母親的教育裡,影響張懷秋最深的就是學會「閱讀空氣」。
他小學三年級接觸籃球、NBA,每次父親朋友到家作客,他總會抓着對方聊天;某次聚會結束,母親突然對他說「有時聊天要先觀察對方是否真的很想聊,因爲叔叔看起來好像累了」,一番話讓他開始學習觀察,也懂得在面對不同人時選擇不同話題。
父親過世後,張懷秋將重心放在開設韓式餐廳的母親身上,身爲長子的他時常叮囑母親記得喝水、下雨天不要省錢走路或搭公車回家,「媽媽應該都會感受到我對她的關心,我希望她能多照顧自己,不管是情緒還是身體,要按時吃東西、多喝水」,說完不忘調皮的抱怨母親不喜歡喝水,讓他很苦惱。
轉念面對人生變化
張懷秋在去年電影《角頭-大橋頭》以「蠍子」一角表現亮眼,可惜未入圍金馬獎,成爲影迷心中最大遺珠。今年公佈第62屆金馬獎入圍名單時,他再次成爲遺珠;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直言:「我又要對懷秋不好意思,但這次他吃虧在『戲分較少』,即使施名帥不存在,但仍相當可惜」,不斷地強調「懷秋你真的很好」。
張懷秋笑言,相較於去年,他今年已調適好心態面對沒有入圍的事實,「老實說,去年比較失望,畢竟是我休息後的第一部作品,我對自己要求高、期待也比較高」。他回想起在去拍攝《角頭》的路上,他總會不斷提醒自己過去8年在洛杉磯的低潮,「我會一直讓我想起我當時有多渴望演戲」。短短兩年,面對金馬獎有着不一樣的心態,由此可見,張懷秋已經學會父親的樂觀,懂得轉念面對人生的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