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不當對待幼兒園多次違規仍領準公幼補助 退場案例僅一例

彰化市某家幼兒園去年被家長控訴幼童疑遭女教保員性侵、傷害案,家長多次陳情,該園所目前仍爲政府補助的準公共化幼兒園。記者劉明巖/攝影

彰化一家準公共化幼兒園去年遭家長指控,幼童疑遭性侵、傷害,縣府調查後認定有158次不當對待,彰化縣政府今年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處以23萬元罰鍰,並禁止涉案人員三年內續任教保服務人員;園所也被處以最高6萬元罰鍰。然而,相關程序尚未完成,這家園所目前仍持續領取政府準公共化補助,引發家長與業界質疑。

彰化縣教育處表示,園所尚未被退準公共化的原因,是縣府正函請教育部國教署釐清作業辦法中「屢次違反幼照法、教保條例等應解除契約」的「屢次」定義。希望審慎起見,也作爲未來的依據,收到回覆後,縣府將召開府內小組會議,決定是否將該園所退出準公共化。

然而這家幼兒園自2019年起已有七筆裁罰紀錄,包括疑似師生比不符規定、進用未具教保資格人員等,卻還能接受政府補助,讓同業難以認同。

政府自2018年起擴展平價教保服務以來,彰化縣僅在2023年曾將南彰化一家因涉及不當對待幼兒,有明確違反情事的的園所退出準公共化,該園數年後自行歇業。

彰化縣幼兒園協會理事長張鈺豔說,多數私立及準公共化幼兒園園長、教師用心守法,政府應嚴格查處不法行爲,避免個別案例影響社會觀感,但大量園所加入準公共化後,退場機制仍不嚴謹。

彰化縣目前共有145家準公共化幼兒園,約佔全縣園所的42%。教育處表示,雖仍有園所希望加入準公共化,但114學年度彰化縣各區公共化教保服務機會率已超過80%,早在113學年度起即未再開放新園加入。

教育處也說,幼兒園所以違反師生比規定或有未具資格人員入班較多,但違反師生比須在同學年內第三次違規才符合解除準公共化契約;而違規紀錄無法跨學年累計。有業者批評,政府補助龐大,但管理從寬,未將幼兒最佳利益擺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