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恐斷糧 農業部:總儲量達1年

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公糧總儲備量可達1年,且配套完善。圖爲農糧署公糧倉庫。(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大陸若對臺發動封鎖行動,可能阻斷臺灣國際運輸,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就提到,臺灣7成糧食仰賴進口,若依現況公糧僅能支撐5.5個月,恐有不足疑慮,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迴應,待下次稻米收成後,公糧儲量將提升至9個月,再加上民糧,總儲備量可達約1年,且全臺設有143處公糧配售站,相關配套已相當完善。

賴清德總統13日在國安高層會議後,界定「境外敵對勢力」的對象,並提出「國安17條」,包括恢復軍法、軍審制度、兩岸交流從嚴,此舉也引發外界擔憂兩岸衝突風險升高。翁曉玲指出,倘若臺灣立刻遭到封鎖,公糧儲量卻僅5.5個月,難以支撐至8月作物收成,她也提到,食米配售站的規畫、地點,其實民衆都不瞭解,應先將相關點位公開,而非等到危機發生後才啓動。

陳駿季表示,一般來說,公糧儲備將維持在8個月以上,再加上民糧部分,常態可維持在1年以上;而針對糧食儲備,將依不同情境而有不同設計,涵蓋天然災害、經濟變動等風險,並非只爲了戰時準備。

陳駿季說明,針對極端狀況需動用公糧時,從公糧倉庫到全臺配售站發放,都已有完整規畫,中央政府負責調度、再由地方政府做發放,而143處配售站也非各縣市都有,將打破縣市劃分,以公糧供給爲考量,目前皆有舉行相關演練,掌握公糧存放地點與配售站調度計劃,確保緊急時能順利執行配售機制。

陳駿季強調,目前僅能公開相關配套計劃,並允諾已做好準備,至於具體的點位屬於機密內容,因此無法公開讓民衆提前瞭解。